Ad Block Ad Block
生活
2021-08-27 04:30:00
日報

虐待動物的迷思

分享:

八年前,我寫過一篇同題目的文章。當時的論點大概是:在香港,當動物只是「商品」甚至「死物」,說白一點是「死不足惜」,社會又如何可以認真看待虐待動物呢?要去到多殘忍才可以觸動我們的神經,動物要多痛苦才算被虐待?

時至今日,香港虐待動物的情況有多改善?那的確是YES and NO,很難說準。我反而想認真檢視,動物在社會上的身份有否改變?依然不過是「商品」?是「死物」?還是開始被接受了是一個「生命」。

上星期發生一宗涉嫌虐待動物案件,也算承接著這個迷思,來一個小結。一男子以鹽殺蝸牛,警方以涉嫌虐待動物為由將其拘捕,男子獲准保釋候查。事件引來社會大眾頗大反彈,不少人認為警方「大費周章」「小題大做」。有說蝸牛老鼠是害獸,不應受到保護云云(即是死不足惜?)。但請重新檢視我們唯一保護動物的法例169章「防止殘害對待動物條例」:「動物包括任何哺乳動物……或任何其他脊椎動物或無脊椎動物,不論屬野生或馴養。殘酷對待動物行為包括殘酷地打、踢、惡待、折磨、激怒或驚嚇動物,或因胡亂或不合理地作出或不作出某種作為而導致任何動物受到任何不必要的痛苦。進行以上行為,即屬犯法。」

這鹽殺蝸牛事件幾乎是「全中」了──蝸牛是無脊椎動物,法例涵蓋。以鹽殺蝸牛,令動物被折磨下死去,屬不必要的痛苦。鍋牛並未對事主做成實質滋擾,行為屬「不合理」,如依法理解,警方執法有何不可?如此再一次反映出,在完善法例或加強執法之同時,似乎建立一個社會對動物正確的價值觀至為關鍵。

(下期續)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