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生活
2020-10-27 04:30:00
日報

歌劇魅影

分享: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這齣世界知名音樂劇,以至由其衍生的電影等作品,沒看過現場也肯定在不同渠道聽過唱段。因為音樂劇的巨大成功,很少人注意到這個故事是由一本著於1910年的法國小說改編而成,Adrew Lloyd Webber的音樂劇,側重於魅影、Christine和子爵三人之間的愛情,原著卻是一本懸疑小說,由子爵的哥哥伯爵死亡案件開始說起,以歌劇魅影是否真實存在作為故事推進的動力,獵奇式地說了一個西方的「鬼故」。三個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固然有,而且比起改編音樂劇後的「易入口」,原著裡三個角色都要偏執極端十倍,其中天生身體畸形的魅影就是典型的反社會人格。想不到110年前的小說可以對這種心理疾病有這麼仔細的剖析,在音樂劇裡,就是一句可能觀眾也沒太留意的歌詞──媽媽給我的第一具面具。因為被母親厭棄,成長為天才橫溢同時無視社會任何規則的怪獸。

面具是歌劇魅影的標誌,舞台上的魅影以半邊面具掩蓋半張嚇人的臉,小說裡的魅影,外形大概像《哈利波特》裡的佛地魔,沒有鼻子的,戴的是把整張臉隱藏起來的面具。然而面具在這個故事的意義不單止是遮羞,它具有我們也許不太了解,對法國文化諷刺的含意。上世紀的法國,是一個人人都戴著隱形面具的社會人,懂得面具術才能在上流社會混出地位,面具術是甚麼呢?其實也挺有趣,簡單來說,就是得意的時候要裝得很淡然,看到別人失意的時候,要保持距離以示「尊重」。

看完小說後我忍不住又去看一遍25周年的演出版本,真是非常成功的改編,一般觀眾可以浸淫在蕩氣迴腸的愛情歌曲裡;了解故事多一點的,可以看出一點慧黠,除了舞台上的巨型水晶燈不再砸下來,這個作品真是無話可說地完美。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