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1-02-19 10:00:00

不在詞義,而在概念: 「社區」和「小區」的分別

分享:
第四波肺炎的主因「歌舞群組」,這個正正就是一個「社區」。(資料圖片)

第四波肺炎的主因「歌舞群組」,這個正正就是一個「社區」。(資料圖片)

今年年初,香港市民平日常用的「社區檢測」突然被政府改稱「小區檢測」。這個看似芝麻綠豆的事,「社區」和「小區」不是指同一件事嗎?政府對地理環境的詮釋,又如何影響他們的防疫施政?

社區一詞是由19世紀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提出,意指通過血緣、鄰里和朋友關係建立起來的人群組合關係。社區是人性化的,英文譯作Community,如果你問外國人關於他的居住地方,他可能會回答說:「我居住在紐約市的布魯克林區(district),我們的社區(community)通常都是年青人。」

小區一詞則是由蘇聯的建屋規劃所產生,泛指一式一樣,大型規模的大片住宅區,裏面的社區設備俱全,因此小區與小區之間的人口流動較少。小區有指定出入口以及保安看守,人口流動並不是自由自在的,若在香港尋找例子,有嚴密保安的大型私人屋苑,例如名城等等,性質與小區較相似。

簡單來說,社區是着重於以關係,及文化而建立的群體,而小區則着重於以建築設備以及城市計劃區分出來的人群。 若香港政府清楚社區和小區之間的分別,而選擇利用小區來作防疫政策的量度單位單位的話,或許就可以解釋地區強制檢測計劃的失敗,是源於政府對市民的日常生活的不了解。大廈一有確診便會進行強制檢測,計劃涉及約200幢樓宇,大多數卻沒有發現更多確診個案。香港地方細小,交通方便發達,社區人口流動量極高極快,人際關係並不會如大城市一般因為地理因素而受限制。因此我們的日常生活並不會局限於自己所居住的大廈或是社區,大部份的我們都與鄰居互不相往,日常中的交集只不過是共同使用公共設施而已。共用地方並不會使我們連結起來,沒有交集,只要勤於清潔環境,相信難以互相感染。相反,第四波肺炎的主因「歌舞群組」,這個正正就是一個「社區」。

Ad Block

香港政府對社區的誤解令防疫一直毫無起色,對社區的了解亦是推動Wellness Community(健康社區)的基礎。我們不能誤解打造「小區」就是等於建立「社區」,社區建設,例如社區中心和公園等等的確可以促進鄰理關係,但是社區設施及基建的存在並不等於關係可以建立。社區設計固然是其中一個重點,但是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有所產生,例如經過舉辦週末市集,又或是社區運動比賽,甚至是將市民這個持份者融入在社區設計環節之中,才是建立健康社區的第一步。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