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0-05-19 13:30:00

愛國教育

分享:

台灣自民進黨執政以來,便逐漸把本土的意識形態植根於台灣學生,也就是去蔣化或去中國化,這樣自小學開始,便有所謂天然獨的教育影響。 所以,這幾年對國文課程的減少中國古文等便自然是一種趨勢。

香港在九七回歸前,中國語文也注重古文的範文,後來這重點也是越來越放輕了。當時中國歷史課也只屬文科,不是必修科;但現在這科對近代中國史的部份如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或六四天安門事性的討論,相信亦引起不少的爭論。近來更就把中國歷史科成為必修科,以增個人愛國情懷,成為未來一項考慮。至於通識科,由於可令學生對時事和政治作出批判性,怕令他們太思想獨立而難生愛國之情,因此將來可能轉成選修科云云。

近日,香港因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有關中日關係題目惹起爭議,愛國主義或民族主義的討論便甚囂塵上。究竟這試題孰優孰劣,自然不少專家在爭論不休;但教育局及所謂愛國人士便紛紛出來譴責題目有誤導之嫌。事實上,我對日本侵華的罪行深惡痛絕,所以也不太喜歡去了解日本的文化事物。若你問我,我肯定彈劾日本多於讚譽,但這並不代表日本人欠缺優越之處。但現代青少年人崇日已是不爭事實,他們喜歡看日本動畫或劇集,追求日本的時尚大不乏人。小兒便是例子之一,他更告訴我日本自小學居然已有中國古文的教育課程,不少日本人自青少年開始已對中國文學生發興趣,甚至認識古文比香港青少人更甚。 這就使我想及什麼才是愛國教育。

其實,對本國教育有自信,才會敢去教育別國文化的信心。日本之於肯教育人民中國文化,相信除了他們的文化與中國文化有淵源外,也是源於對自身文化的自信。 相反,現在港台的去中國化或強中國化,都是對自我文化信心不足之舉。我個人認為愛國情懷是由國家對人民的關心和造福而生。若果對自己的文化沒有自信,而只是想填鴨式或改造思想,這只是低級的做法,而且帶來的結果往往是盲目或不彰的。 為此,若要青少年人開始愛國,除了把正確史實給與訓導外,有愛民的政府才能把愛國教育深刻印在人民心中。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