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01-18 12:30:00

趁熱食?趁熱飲?其實是不良習慣?

分享:

天氣寒冷,喝杯熱茶,飲碗熱湯,身體瞬間「暖笠笠」。不過,要提防長期習慣飲用過熱的飲料及食物,有可能燙傷口腔和食道,甚至增加患上食道癌風險。喝熱湯之所以會影響身體,主要是因為高溫液體進入口腔及食道後,容易灼傷黏膜細胞,除了帶來疼痛的感覺外,也會增加細胞病變的機會,增加癌症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2016年把高溫的飲料(超過攝氏65度)列為2A 級的致癌物質,即對人類很可能有致癌性。IARC表示,雖然在人體的實驗證據有限,但在動物實驗中則發現致癌性證據,印證高溫飲料與食道癌有正面關聯,理論上對人體亦具致癌性。部分地區在傳統上會飲用較多高溫飲料,例如中國、伊朗、土耳其和南美洲等地,翻看這些地方的流行病學研究,也發現隨著飲用飲料的溫度愈高,患食道癌的風險便有所提升。

那麼,攝氏65度到底有多燙?我們當然不會時刻拿著溫度計為飲品/食品「探熱」,但實際上廣東式飲食有不少食物會超過攝氏65度,例如剛煮好的生滾粥、熱茶熱飲,甚至是在暖水壺中的熱水,細看暖水壺的溫度顯示,很有可能是保持在攝氏70度甚至90度的水溫。此外,冬日最愛的打邊爐,直接煮熟的食材也是超過攝氏65度的,當然我們普遍都會稍為放涼才進食,但小心芝心丸、爆漿牛丸等食材,即使外皮的溫度已經下降,但內裡的餡料仍佷滾燙。

中國人傳統會習慣「趁熱食、趁熱飲」,原意是勸人不要待餸菜完全放涼才進食,但亦非在食物、飲料還滾燙的時候便放進口,最好放涼一點才放進嘴裡,就體感而言,最佳溫度就是不會燙傷嘴巴、舌頭。事實上,食道癌的風險因素眾多,例如長期吸煙、嗜飲烈酒、胃酸倒流、愛吃醃製煙燻食物等,而長期飲用滾燙飲料、湯品只是其中一個風險因素。當然,只要不是將「趁熱食、趁熱飲」變成習慣,甚至導致皮膚、口腔經常出現水泡、脫皮,若只是偶爾不小心燙到幾次,其實並不會那麼輕易致癌,大家可以放心,不過忍痛數天就少不免了。

作者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

曾偉光

曾偉光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