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5-10-16 06:00:00

治療加「運動」減低傷患痛

分享:

相信有不少運動愛好者都曾經有受傷經驗,運動創傷不單影響運動進度,甚至影響日常生活。應該如何處理傷患?如何跟進傷患進度﹖受傷後多久才能再做運動?

一般情況下,傷者先到門診醫生診斷作受傷評估,之後會轉到專業人士如物理治療師(Physiotherapist)處理急性創傷,以消除發炎腫痛。若此時立即再做運動實在操之過急,所以大部分物理治療師會建議傷者完成治療後,由專業的體適能私人教練(Personal Trainer)指導下進行強化受傷部位的組群肌肉,作為復康運動(Rehabilitation exercise)。

復康運動涉及肌肉適能(Muscular Fitness),當中包括肌力(Strength)、肌耐力(Endurance)、速度(Speed)、爆發力(Power)、柔軟度(Flexibility)、平衡(Balance)、敏捷度(Agility)及協調(Coordination)。因每位復康者受傷部位及程度不一,故私人教練會先了解康復者受傷部位所牽涉的關節及肌肉,從而作出針對性肌肉強化訓練。例如針對稱「拗柴」的足踝扭傷(Ankle sprain),可以進行肌肉強化訓練有站姿提踵(Standing Calf Raise,圖),預備動作是雙腳腳掌站立於地面上,身體保持挺直,動作過程以前腳掌為支撐盡量提踵,再返回起始位置,重複三組十次,可強化足踝周邊的肌肉,增加平衡及穩定能力。

另外,很多運動愛好者都喜愛利用運動「強化」體能,其實比較理想是先鍛練體適能,後參與專項體育運動,如先鍛練腿部肌肉,後作跑步訓練,讓身體肌肉有能力去應付所需的運動量,就可減低受傷的風險。作者為該會二級康樂及體育主任兼體適能教練蔡偉傑

Ad Block Ad Block
留言專區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