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除了被稱為「頭號殺手」,也被形容為「隱形殺手」。因應不同腫瘤的位置、大小,患者出現的病徵各異,即使出現病如氣促或咳嗽,病人都會以為自己不過是傷風、感冒,不加理會而延遲求醫,令治療難上加難。
臨床所見,不少患者非等到病徵影響日常生活,如有明顯氣促(步行短距離路程時也會不夠氣),或出現咳血(痰中帶血)等較嚴重病況時,才願意尋求醫治。最終獲確診病情時,往往都已演變成較晚期的肺癌。其實,除了氣促外,肺癌的病徵還包括胸口不適或疼痛,部分患者更會有消瘦的現象,市民不應忽視。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一旦肺部腫瘤出現擴散或轉移時,除了上述病徵外,患者更可能因癌轉移和引起併發病徵包括骨痛、肺積水等,大大增加治療難度和死亡風險。所以市民必須提高警覺,必要時求診,評估患病的風險,再作適當的檢查,排除患病的可能。
傳統上,早期肺癌可透過手術作出根治,但晚期肺癌的治療,只能透過化療、電療等作紓緩性的控制。幸好,近年醫學進步,引入基因測試及多種針對性的藥物來治療肺癌。只要及早求診、準確分類,醫生便可透過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舉例以標靶藥物──如吉非替尼,針對性治療出現基因突變的肺癌個案,以提升患者存活率。
作者為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