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3-02-16 04:30:35
日報

血「渴撻撻」

分享:
血液

血「渴撻撻」

有些病人抽血時,姑娘說他們的血「渴撻撻」(杰撻撻的正字)很難抽,結果檢查出來沒有大問題。其實,我們一般很難單憑肉眼判斷稀渴。凝血時間和指數則較準確。凝血時間太長,受傷時容易流血不止,體內出血例如胃出血等風險也會增加。時間過短,增加血液凝固和血管栓塞的風險,中風等機率增加。正常情況下,身體調整凝血時間在安全範圍內,小部分人有先天或後天的血凝固問題。當中重要的原因包括自身免疫失調,本來不應存在的自身抗體抗磷脂,擾亂凝血機制,導致血「渴」。這些抗體可獨立存在,或與紅斑狼瘡有關。因這些抗體導致血栓,稱為抗磷脂綜合症(APS)。

Ad Block

較常見的血栓是DVT,深層靜脈血管栓塞。主要病徵為單邊小腿腫脹或疼痛。由於這跟坐長途機等雙腳持續靜止不動有關,因此也稱為「經濟客艙症候群」。然而,這並不常見。血栓常在遠端段開始發生,如不及時控制會逐漸向上伸延至大腿,甚至影響心肺血管,引致氣喘和胸痛,嚴重者可以死亡。

預防血管栓塞,是要令血「稀」一些,或稱為薄血。凝血的重要元素是血小板,抗血小板凝固藥如阿士匹靈,可減低中風、心臟病和DVT風險,藥性較輕但相對安全。真正的薄血藥針對血凝蛋白,例如注射heparin、口服warfarin和新型抗凝血藥。此外,患者需嚴謹控制血壓、血糖和膽固醇,並保持活動,水分充足。
APS並不常見,除留意病徵之外,身體檢查的全血圖、凝血時間和發炎指數等也有助偵測。

作者為風濕及內科專科醫生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