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10-29 12:30:00

都巿傳說之「止痛藥是最大的毒癮」?

分享:
都巿傳說之「止痛藥是最大的毒癮」?

一部耗資4億元、曾被稱為「都巿傳說」的電影終於上畫,故事以販毒集團繼承者之鬥爭為題。男主角在結尾時更娓娓道出:賣止痛藥比販毒的利潤更大,既合法又巿場龐大;都巿人對止痛藥的依賴,更成為現今最大的毒癮,而醫生們正是「拆家」。雖然筆者不以為然,也不願擔綱所謂拆家,但樂意將坊間對止痛藥的迷思,拆解給大家看。

首先,止痛藥大致可分為「非鴉片類」及「鴉片類」兩種,加上一些輔助止痛藥,三者有助紓緩有如「風、林、火、山」之不同骨科痛症。例如肌肉拉傷及骨折等急性痛症,「其疾如風」;至於退化性關節炎與腰椎管狹窄症等慢性痛症,則「其徐如林」。醫生斷症後,通常會以非鴉片類止痛藥為首選,當中包括藥性溫和的撲熱息痛(Paracetamol),或是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傳統的非類固醇消炎藥,或會引致胃潰瘍及出血,故此須與胃藥同服。但新一代消炎藥屬於COX-2抑制劑,則甚少引致胃部不適。

談及消炎藥,坊間經常與用於治療細菌感染的抗生素混為一談,因而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和避忌。此外,既然它被強調為「非類固醇」,便是刻意將它與口服類固醇劃清界線。類固醇本身可抑制免疫系統,具有消炎作用,除了用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外,有不少資深家庭醫生,更視之為特效止痛藥,處方低劑量予病人。然而長期服食類固醇,卻可出現嚴重副作用和併發症,包括骨質疏鬆症,和俗稱骨枯的骨骼缺血性壞死。筆者不時便遇到病人,因為貪方便或經濟考量,在求診前早已自行到藥房購藥,買來一袋又一袋非經醫生處方、色彩繽紛但不具藥名的藥丸,隨時誤服類固醇而不自知,結果在數年後罹患髖關節骨枯。

adblk6

如果病人痛楚持續或較嚴重,醫生便會在非鴉片類止痛藥之外,加上鴉片類止痛藥,例如是公立醫院常用的曲馬多(Tramadol)。它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有強力的鎮痛和鎮靜作用,但或可引致昏睡和噁心等副作用,若使用較大劑量更會抑制呼吸,增加住院病人感染肺炎之風險;長期服用亦可致成癮及耐受性。每當筆者遇到,曾獲公立醫院處方大量曲馬多的病人,表示服食它才可止痛時,便不得不懷疑他或已成癮至「不動如山」。最後,常用止痛藥還包括屬於輔助類的抗神經痛藥物;它透過調節神經系統的傳導路徑,來紓緩「侵略如火」、如同觸電般的神經痛,例如是坐骨神經痛和頸椎神經根病變。

其實,真正令人成癮的並非單純的止痛藥,而是背後促成慢性痛症的生活習慣。尤其是都巿人普遍都對手機成癮,畫夜機不離手,對遊戲卡關耿耿於懷,對貼文視頻念念不忘,習慣秒回對方,「收不到訊號過兩秒又再看看」。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