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7-25 12:30:00

颱風雨季如何趕走「攰氣」

分享:
颱風雨季如何趕走「攰氣」

在颱風季節,加上香港氣候悶熱潮濕,易形成「暑濕」或「濕熱」環境,人體易受濕邪困阻,導致脾胃運化不暢、氣血不足,從而出現神疲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以下推薦幾款健脾祛濕、清熱解暑的中藥湯水,溫和易飲,適合多數體質調理:

一、茯苓薏米排骨湯

適合人士:舌苔白厚、肢體困重好似「包著濕布」、大便黏滯不爽,屬脾虛濕重

功效:健脾滲濕,緩解沉重感

材料:茯苓20克、炒薏米30克、排骨300克、生薑2片、蜜棗1

做法:薏米提前炒至微黃(去寒性),茯苓、排骨洗淨;所有材料放入鍋,加水1,500ml,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煲1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茯苓健脾滲濕,薏米利水消腫,生薑溫中和胃。

二、太子參荷葉綠豆湯

適合人士:口乾口苦、頭身困重、輕微發熱,屬暑濕兼氣陰不足

材料:太子參20克、乾荷葉10克、綠豆50克、瘦肉150克、陳皮3

做法:太子參、陳皮泡軟,綠豆提前浸泡30分鐘,荷葉洗淨剪塊,瘦肉焯水;所有材料入鍋,加水1,500ml,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煲40分鐘,加鹽調味。

功效:太子參益氣養陰,荷葉清暑化濕,綠豆清熱解毒,陳皮理氣和中,適合夏季悶熱、出汗多、疲倦乏力者。

adblk6

三、四神健脾湯

適合人士:食慾差、腹脹、大便稀溏,屬脾虛濕困,亦適合全家日常調理。

材料:山藥30克、蓮子15克、芡實15克、茯苓20克、陳皮5克、瘦肉/雞肉200

做法:所有藥材洗淨,山藥、蓮子、芡實泡軟,瘦肉焯水;材料入鍋,加水1,500ml,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煲1.5小時,加鹽調味。

功效:山藥、蓮子、芡實、茯苓健脾益腎,搭配陳皮理氣祛濕。

四、黨參山藥冬瓜湯

適合人士:乏力明顯、動則出汗、舌淡,適合體質偏虛的人群。

材料:黨參15克、山藥30克、冬瓜200克、瘦肉200克、蜜棗1

做法:黨參、山藥泡軟,冬瓜切塊,瘦肉焯水;材料入鍋,加水1,500ml,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煲1小時,加鹽調味。

功效:黨參補氣健脾,山藥健脾益腎,冬瓜清熱利水,適合氣虛又濕重、容易累的人。

日常養生:

  • 飲食忌油膩、生冷(如冰飲、炸雞),少吃甜膩助濕食物(如蛋糕、奶茶)
  • 適量運動(如急步行、八段錦)促進排汗,幫助濕邪排出;
  • 保持環境乾爽通風,避免長時間處於潮濕悶熱的空間。

以上湯水可根據自身症狀靈活搭配,每周飲用23次。若疲勞感持續加重、伴隨發熱或其他不適,建議及時求醫。

adblk7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