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飛滋」的口腔潰瘍,差不多人人也試過,通常痛幾天便會自行消失,但若出現飛滋長時間也不消退,又或傷口不斷擴大,便要小心可能是口腔癌如舌癌的警號。舌癌是口腔常見的癌症,但由於初期病徵有時與一般飛滋很相似,導致患者未有為意,以致較遲才發現舌頭發生病變。
本港每年約有百多宗舌癌新症,若在早期發現及治療,舌癌患者的存活率可以很高,但如癌細胞已經擴散至淋巴或其他組織,存活率則會大為降低,復發機會亦會上升。
舌癌的成因仍然未明,但有吸煙、飲酒、吃檳榔等習慣的人有較高的患病風險,而口腔有慢性炎症也是風險因素之一,例如尖牙經常刮損舌頭引起損傷及發炎,亦可誘發口腔出現癌變。
滿布味蕾的舌頭,在發生癌變時未必一定會有明顯徵狀,部分人則會發現舌頭有腫塊或如飛滋般的潰瘍。不過,很多人把這些症狀當一般的飛滋,到潰痬範圍愈來愈大,又或舌頭腫脹至影響吞食及說話時才警覺。
然而,由於舌頭供血多,故癌細胞的生長及擴散可以十分快速,病情在數個月之間便可能出現很大變化。因此,市民若發現口腔內的飛滋持續沒有好轉甚至有惡化跡象,便應盡早求醫找出病因,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機會。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漢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