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25年7月21日 /美通社/ -- 人工智能國際發展及治理基金 (AI for Human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下稱「基金會」)於2025年7月9日正式成立,以建造全球首個「技術+治理」雙輪驅動平台為目標,冀凝聚各界的力量,解決人工智能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倫理、法規及治理問題,共建人工智能治理及發展新格局。
基金會由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曉峰先生、中關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孫明俊女士以及環聯連訊(股份代號:1473)創辦人馮銳江先生共同發起。基金會是一個非牟利團體,其成立的目的,旨在通過市場化的資源整合,人才引進,技術共享,面向全球對人工智能技術的需求,建造全球首個「技術+治理」雙輪驅動平台,解決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帶來的倫理、法規及治理問題,來制定相應的法律和政策,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以建立一個開放、安全、合作、共享的國際平台,促進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的健康發展。
基金會的職能及任務:
- 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和生成式AI監管等治理方面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治理和發展方案,並積極發佈報告,提升行業影響力。
- 圍繞人工智能知識產權組織沙龍會議,強化人工智能知識產權的交流,增加保護意識。
- 開展行業調研,組建由資深專家構成的工作組,起草行業標準及技術規範,廣泛徵求意見,持續完善標準和規範體系。
- 構建國際交流平台,組織場景對接、資源對接等,舉辦國際會議,促進技術全球化、信息共享和經驗交流,增強行業凝聚力。
- 建立人才交流培訓計劃,吸引和培養高技能人才,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基金會理事長、中關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孫明俊女士表示:「基金會設立的目的是面向全球的人工智能技術的需求,然後去打通人工智能在供給和需求對接的通道上存在的各種問題,例如治理、倫理的問題、全球法律合規的規定以及技術,如何在不同的場景深度對接的問題。我們基於這個產業的背景下,以發起成立此基金會,來實踐全球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推動的工作。」
基金會榮譽創會會長、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曉峰先生稱:「人工智能的變革在這個年代,大家都在努力探索未來出路,我們目前身處在工業4.0時代,在供應鏈或是日常生活上也在探索工作如何更有效率、經濟獲得更大的效益,人工智能跟我們生活非常密切、息息相關。這需要靠多方面的協作,這包括良好的政策土壤、好的法律、好的法規,另外要配合人才、資源、科技、創意、資金等,而香港正是具備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香港是一個人才匯聚的地方,當學生、科研人才在學習及應用的時候,以科研去轉化至應用場景的通道便顯得很重要。」
有關人工智能在應用場景的發展潛力,基金會副理事長、環聯連訊創辦人馮銳江先生指出:「人工智能在在過去兩三年間發展特別迅速,這是由於數據中心均有較大的建設,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都有很多建設。在建設的過程中便需要速度。電力當然最重要,數據速度也需要提升,因為AI運算很快,速度也很快。我们認為,目前日常層面還沒有很多場景應用到AI方面,相信未來數年會有更廣泛的應用,這個應用層面會需求資訊中心大量的算力。我們在這個時候成立基金會,便是看到未來有很龐大發展空間。」
對於基金會未來的重點工作,孫院長稱:「今年下半年,基金會將計劃發佈人工智能+環保治理和實踐案例報告,以及人工智能+醫療治理和實踐的報告等。通過人工智能切切實實解決如環保領域、污水處理、空氣治理等的一些實際案例,我們希望首先以香港作為根據地,面向全球如金磚國家、一帶一路國家等,把實踐充分推廣到全球,初步建立了一個聯絡機制,去建立人工智能行業標準和評測平台,讓整個社會建立對人工智能的信心,幫助這個技術能夠落地。」
View original content to download multimedia:https://www.prnewswire.com/apac/zh/news-releases/---302509648.html
SOURCE 人工智能國際發展及治理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