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5-07-09 04:30:09
日報

《28年後》突變 令觀眾較難接受

分享:
《28年後》 《28年後》 《28年後》

23年前由丹尼波爾執導的《28日後》,為喪屍帶來新定義。當時首創快跑極速喪屍,數年後,荷李活才創作《陰屍路》,當中的喪屍藍圖,基本上全部取材自《28日後》。丹尼波爾必定是為喪屍創造了一個新面貌。

一直都對丹尼波爾執導的電影充滿期待,因為他總是能帶出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世界。由早年的《同屋三分驚》到《迷幻列車》、《迷幻沙灘》、《太陽倒數》、《一百萬零一夜》、《127小時》等等,每部作品都有其獨特色彩,故事每每都有驚喜。即使他事隔廿年後,再拍《迷幻列車2》,那種對友誼關係與人類自私個性的通透分析,都令人大愛。

他的作品總是能夠展現著希望,即使像《太陽倒數》這種悲劇收場,依然有令觀眾感受到不一樣的體驗,他本來就是一個對生命、關係都看得透的人。而且在描述人類自私行為時,他依然是心地善良,每個故事都寄望人類能夠朝著更美好的心靈進發。

《28年後》 《28年後》 《28年後》

喪屍世界內  尋獲新鮮感

已經創作過令人如此印象深刻的喪屍,這次《28年後》再導演還可以玩甚麼?沒想到電影的首四分三部分依然有些驚喜。尤其開首,兩父子齊齊出去打喪屍的場景,既熱血亦有愛,看著小子在成長亦令人欣喜。到了後續當小子希望能帶著病塌的媽媽去尋找醫師時,根本想令觀眾有感死路一條。然而後事卻有令觀眾感到自己的消極似乎是不必要,而且電影發展至當時的情節,當中萍水相逢的瑞典士兵,那種現代世界與20年前已經與世界隔絕的碰撞,都令觀眾感到有趣。

adblk6

探索死亡之價值

然而故事最終訊息,原來是借著對抗喪屍的求生意志,以「人終將一死」的想法替代,而且是在一瞬間的時刻突變,這令大部分觀眾無所適從。上一秒明明在頑強對抗喪屍,很勇武的,下一秒卻突然欣然接受死亡降臨。只能說丹尼波爾再次走得太前,絕對明白他想講的訊息,無論如何奮戰,人類最終還是難逃一死;像蔡瀾才子般看得通透,人是必然要死,死好過病。

戲內主旨大概正是如此,說的真沒錯,但奈何用了一種令人難以接受的方法去講出來,令觀眾們大感愕然。足證即使意念很好,但突變的表達手法還是會令大部分觀眾難以接受。始終認為這部電影是優質之作,至少他依然能夠在喪屍世界中帶給觀眾新鮮感。

補充一下,2007年續集《28週後》並不是由丹尼波爾執導,而前兩集與今次的《28年後》亦無關係,因此即使沒看過前作的朋友,亦能入場觀看絕無影響。而今次的《28年後》亦即將會有第二、三集,第二集將不是丹尼波爾拍攝,但第三集則會再次由他操刀,希望到時真的能收個靚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