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5-09-12 04:29:25
日報

《PTU》即興創作 22年前經典再現

分享:
《PTU》

22年過去了,杜琪峯作品《PTU》被他自稱「習作」,但電影在影迷心中早成了經典。雖然仍有銀河映像一貫的宿命主題,但《PTU》有比其他銀河作品更多的幽默感,重映首映的那一晚,杜琪峯心情大好,在台上笑說:「我也不知道這部電影是怎麼會得最佳編劇獎的,我們根本沒有劇本。」電影編劇歐健兒;游乃海憑本片得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但熟悉杜Sir都知道,他不喜歡一早就有劇本。他不是未試過,但拍來自己不過癮,他喜歡現場與眾人腦力激盪,即興創作,而這種幾乎全球獨有創作方式誕生下的《PTU》,幾乎是同類作品之中的代表作。

說這方法全球獨有,也非完全事實,不用劇本的導演大有人在,但能拍出這種類型作品,人物眾多,關係和故事還有點複雜,前後呼應,難度就很高。

《PTU》 《PTU》 《PTU》

Blue Curtains文化

《PTU》有很多獨特之處。據杜Sir憶述,電影的誕生始於他在1999年替台灣邱復生,以僅僅250萬拍出《鎗火》,美亞見狀,就問他可否照辦煮碗,也用250萬替他們拍一齣,結果《PTU》略添一點成本,以300萬拍成。電影在2003年4月上映,撞正沙士襲港,只回收了不到300萬。

拍攝《PTU》歷時3年,其時琪峯成立銀河映像才幾年,一邊在拍自己風格的電影,同時他與韋家輝都有共識,不能一味拍自己喜歡的作品。因此創作這3年間,他同時替中國星成立一百年電影製作公司,同時在拍攝一系列商業電影。杜琪峯把所有最個人、最大膽的想法,都放進了「公餘」的《PTU》之中。

adblk6

《PTU》的一大特色,是其時杜Sir正在尋找電影美學中風格化的處理,他的想法自《鎗火》開始,就利用電影銀幕之廣闊,利用場面調度,擺放演員或讓他們在其中走位。《PTU》寫的是一晚的故事,舞台化的燈光是電影一大特色,每一場戲,杜琪峯都利用頂光(top light)聚焦每場戲的主角,令電影更具戲劇感,更加浪漫。電影到尾段,兵賊槍戰,雙方駁火,但開槍不見有火,只見子彈射出如爆破煙彈,更把這舞台化效果推到極致。

說它是即興創作,不理解的人很難相信,例如電影開始不久,三組角色分別來到方榮記用餐,先是一個古惑仔坐下,不久另一組古惑仔來到,發現本來要坐的位置在滴水,二話不說,就佔了他的位置把他趕走。誰想到不到1分鐘,CID肥沙(林雪)來到,一屁股就坐下來,又佔了第二組古惑仔的餐枱,三組人權力關係一目了然。而最後肥沙的車被古惑仔刮花,發狂往外去追,第一個進來的古惑仔接到(殺人)指令,在袋中取出利刀,一下就捅進第二組古惑仔阿頭馬尾的背脊,戲劇裡的權力位置馬上翻轉,以下犯上,設計精密到不得了,而這竟然是即興創作,也太神奇了。

那麼,杜琪峯與弟子們是怎麼開始這創作?他也不是空槍上陣,開拍《PTU》時,他與編劇緊抱的概念,就是警隊的所謂Blue Curtains文化,也就是電影一開始,PTU隊長何文展(任達華)所謂的「普埋同一件制服,就是自己人」的「精神」,即作為同袍,同事違例違法,大家也會想盡辦法,替他隱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