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外之醫》:醫療制度下的邊緣呼救聲
近年台劇無論選材以至處理方式上愈趨大膽,對社會議題展現出少見的勇氣,現時已在Now華劇台自選服務上架的《化外之醫》正是其一。它並非傳統醫療劇,而是把鏡頭投向長期被忽視的外勞群體,特別是非法勞工在台灣面臨的困境。劇中大量呈現真實醫療過程與外科手術實況,效果震撼。
主角連炳發飾演醫術精湛的越南外科醫師范文寧,為了支付母親的醫療費,來到台灣成為「黑醫」,隱藏於城市角落,為工人進行緊急手術,有時甚至要在廁所或工寮開刀。他具備冷靜精準的專業技術,卻因制度局限淪為「非法」,上述設定乍看荒誕但真實,揭露出這類「隱形人」的生存現狀。
外勞議題在台灣社會始終敏感。他們大多承擔勞力工作,薪資低廉,隨時會遭遣返或解僱。對「黑工」而言,他們沒有醫療保障,受傷時甚至連最基本的治療都無法獲得,從工人手掌被機器切斷,到醫師在狹小廁所裡縫合傷口,《化外之醫》在影像上沒有「減辣」,讓觀眾意識到救人與制度之間的巨大矛盾。
此劇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於揭示制度性的死結:非法勞工無法獲得社會資源保障,卻又不願被遣返回國;社會輿論則在同情與排斥之間擺盪,問題始終無法解決。這部作品既具社會反思,也保有戲劇張力,即便基調嚴肅,依舊為台劇開闢出少有人走的道路,在娛樂之外反映社會現實,並為邊緣群體發聲,張鈞甯的精彩演出,更讓沉重題材多了一層真實與動人。
張鈞甯飾演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鄭琬平,她將「專業、同情與掙扎」三重矛盾凝聚在角色之中,她沒有把醫師演成單一化的「救世英雄」,而是以細膩的表演展現人物內心的矛盾與人性的重量,既有冷靜專業的時刻,也有被憐憫與無力感擊中的瞬間,連炳發在台劇界初試啼聲,亦不負「越南影帝」之名,二人憑本劇的精彩演出,角逐今年「第60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男女主角,成為視后視帝爭奪戰的黑馬。
文:何阿嵐 Now TV原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