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應該沒有太大可能未看過許紹雄的演出,由七十年代尾的《網中人》,到八十年代的《新紮師兄》,九十年代的《暗戰》,千禧年代的《新紮師妹》,再到較近期的《使徒行者》,橫跨超過四十年,任何年紀,只要會開電視會上戲院,或多或少也認識許紹雄。雖然甚少是佔戲最重的主角,但也因為這個關係,產量之豐富,堪稱驚人。
關於許紹雄,我最記得的一件事,是有一次他接受某雜誌訪問,記者問到,入行多年從來只能當上綠葉,從來未試過有機會獨當一面,成就好像跟同期出道的周潤發有點距離,會否有點不甘心。許紹雄答得很輕鬆:「有得給我揀,我也揀做配角不做主角。主角場場戲都有份,又辛苦,又困身,壓力又大,怎似配角自由自在,套套劇都有份,密食當三番,分分鐘賺得比主角還多。」不是誇張,許紹雄的答案,顛覆了我的價值觀。
在香港接受教育,從來就被灌輸要力爭上游。考入名校不夠,還要考入最吃香的學系;考第一不夠,還要贏到運動場的金牌才夠全能。如果你在就學階段擁有許紹雄的人生觀,肯定給老師家長痛罵你一句不思進取,社會也不可能給予肯定。總之,生存就是要努力,就是要拼命,就是要贏盡一切。然後,搞到個個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
突然,有個許紹雄走出來,告訴你,還有其他選擇,人生不是只得一條不歸路,你是真的會有種舒一口氣的感覺。是,說起《新紮師兄》,你可能想起梁朝偉;說起《暗戰》,你可能想起劉德華與劉青雲;說起《新紮師妹》,你可能想起楊千嬅(今日也未必);說起《使徒行者》,你可能想起佘詩曼;但你很難想像如果沒有舅父冬、黃啟法、方中Sir、歡喜哥……以上套套經典究竟會失色幾多。你便學懂一個道理,主角只得一個兩個,大部分人其實只可被逼當配角,但就算從來只是配角,做得夠好,也是主角。
許紹雄的芸芸演出作品中,2004年的《隔世追兇》是特別的一套。不是演得特別好,也不是抄襲荷李活電影特別明顯,是戲份特別重。那時,許紹雄入行已經超過三十年,一般來說,做綠葉的命運應該無法被推翻,但竟然破例被安排扮演男主角郭晉安的父親,戲份跟郭晉安不相伯仲。劇集播出後,好評如潮,正路推斷,突然被重用的一個,應該會變得雄心壯志,以為從此必定飛上枝頭吐氣揚眉。翌年,許紹雄又退後做回四、五線的角色?換了是我,肯定叫苦連天,黑口黑面,不斷埋怨懷才不遇之類,但你好像從來未見過許紹雄投訴一句,他只是繼續安守本分。就算那位樂天知命的開心果形象只不過是許紹雄的人設,維持了一生,也肯定有真實成分在內。
或者,就是要有這份難能可貴的豁達,才讓許紹雄廣結人緣。不少合作過的天王巨星,紛紛趕往醫院希望見到最後一面,不出奇。出奇在,網絡上,竟然見不到半句惡言。在嚴重撕裂的世界入面,能夠做到零hater,別說公眾人物,就算素人,也近乎不可能。這幾年,我們至少損失了廖啟智與許紹雄兩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