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在大陸,如果有交通意外發生,有傷者在馬路等候救援,一般路人是不敢停下來施以援手。不是說他們沒有惻隱之心,只是更害怕惹禍上身,因為好多時候個傷者反而將責任歸咎在拯救者身上。為求自保,最好視若無睹。
看完吳浩康最近的經歷,更加同意好心沒好報的教訓。話說,吳浩康做音樂選秀節目的導師,見到自己的學徒被淘汰,忍不住循循善誘,希望年輕人往後改善自己的不足。然後,那位來自國內的參賽者,在網上指責吳浩康侮辱自己,甚至侮辱自己的家人,尋求支持者齊齊圍剿所謂的師傅。我是吳浩康的話,可能心諗早知隨便說一句good luck便算數。


不過,說句實話,也不可以把問題全部放在地域因素上。香港人一樣有不少不受教的例子,全世界都有。尤其年輕的一代。像泰山一樣可以把上司的「教育」足足忍耐八年,是絕無僅有。只是有少少驚訝,你看吳浩康的態度,已經接近苦口婆心,不是搵支筆掟人,一樣被視為人身攻擊,想向他人傳授經驗、知識或學問,究竟還有甚麼方法?
我是在下午或深夜重溫粵語長片長大的一代,被黃飛鴻洗腦,早早被埋下尊師重道的種子。看得多金庸小說,更加有一份門派的概念,江南七怪再不濟,也是郭靖的啟蒙尊師,就算郭靖往後練成其他絕世武功,也不可以忘恩負義。對,碧咸、傑斯、史高斯的一代,或者泰利、林伯特的一代,或多或少也有類似價值觀,才忍受得到費格遜、摩連奴的強權執教風格,才造就出曼聯與車路士的盛世。放在今時今日的話,兩位恐怕好容易便換到吳浩康的待遇。
又或者,未必?只要個師傅名聲夠響,做徒弟的,知道有著數,就算受盡屈辱也願意忍氣吞聲?反枱,純粹因為覺得受氣捱苦沒有利益?即是,杜琪峯可以做的,其他導演千萬不要嘗試;費格遜可以做的,往後的曼聯領隊照辦煮碗,全部失敗收場。你看華舒福,要他聽坦克、阿摩廉的訓話,他情願割席;去巴塞就忍耐力驚人了,因為遲到兩分鐘給領隊費歷克懲罰貶落後備,幾時有開聲反擊?在巴塞,有機會贏西甲有機會贏歐聯甚至有機會爭金球獎呀!

假設,吳浩康是張學友,是陳奕迅,那位大陸參賽者,別說被安排唱廣東歌參賽不會感到絲毫不滿,就算要他唱大戲唱聖詩,也肯定似隻小狗搖頭擺尾讚好。或者,不是好壞對錯的分別,只是純粹不同世代有不同觀點。老一代,看小說,會看到郭靖為何感激江南七怪的教導;後一代,看影像,只會看到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好厲害,站在功利主義立場,無理由不把鞋油放在東邪西毒南帝北丐身上;再新一代,根本不知你在說甚麼。
也不能說他們做錯。正如我們絕大部分人也替泰山不值,覺得他沒有必要忍氣吞聲長達八年。對那位年輕參賽者來說,被吳浩康訓話,可能已經是在更衣室被一對球鞋飛過來襲擊面部的程度了,立即終結師徒關係,不是應該被誇獎當機立斷嗎?你看看《繁花》的真編劇,換到甚麼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