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來,到不同地方旅遊或公幹,總習慣到當地戲院看一兩齣電影,或許有人會認為浪費了大好光陰,但對筆者而言,這是一個融入、了解當地生活的一個方法;前陣子到台北一半公幹、一半探望朋友,趁機到101附近一所著名戲院看電影,論位置、設備,台北電影院沒有香港般密集、高級,但票價卻不算便宜,由於當地發行商在戲種編排、口味有所差異,總會給筆者一個不一樣的選擇,或者先睹為快的機會,而筆者挑了一齣當時未在香港上畫的電影——《人工進化(Splice)》來看。
《Splice》本地的中文名字叫《接種》(下稱《接》),由高先電影發行,在香港,從發行商字頭,已可嗅出電影風格,高先一般發行都屬筆者杯茶,往往敢於引入一些帶著少許另類味道的電影,有意開闊觀眾的欣賞眼光。
《接》的導演Vincenzo Natali並非無名小輩,較為港人熟悉的電影是《心慌方(Cube)》,富型格亦有內涵,今回玩生物基因合成,點子肯定不算新貨色,而科學家探索求知、企業家求財,合力衝擊固有宗教、道德底線,而拯救人類免受疾病之苦,往往是破舊者搬出來的理據。
既然上個世紀已發現了上帝的創造圖譜,為祂fix人間一些痛苦事被說成是義務,有賴醫學,公共衛生得以改善,叫人類壽命大幅延長的結果也是鐵一般事實,當下這方面較大科研爭論,倒是如何看待人類胚胎/基因,無論人本或神本立場,人類在萬物中都有超然地位,尊嚴不容侵犯,但當人類基因crossover動物,究竟物種屬何方神聖?而當科學家「上位」擁有創造主的power,恩澤眾生還是禍延萬世?這提供了導演/編劇拍片的切入點子。
劇情片性質不是說教,橋段中自然合成了一些《異種》、《異形》的驚嚇元素,招徠普羅大眾入場,不過表層以外,《接》隱藏著導演源於宗教的一套價值觀,科學家主角佳夫(艾哲倫保迪飾)和艾莎(莎拉寶莉飾)儼如現代版的亞當夏娃,當發現了存在已久的一張炫目基因藍圖,禁不住升lev誘惑,吃了禁果,故事恍如《聖經》中的創世紀般,人類要飾演上帝,以創造顯示power,製成一個跨物種生命Dern,而生得出就要負上責任,但代表著人類的男女科學家,展示著你我皆有的劣根性,叫情況逐漸失控,要說明了人類的頭戴不起上帝頂帽,這是故事表達的第二層。
跨物種生命的蛻變,更值觀眾注意思考,他、她、牠的成長過程,編排呈現出第三層的意義,與科學家的關係涉及創造與被造、父母與兒女,流露著動物界的獸性、萬物之靈的人性,更有鬼魔的惡性,恍如一面照妖鏡,這個三不像的成長困路,或許就是人類數千年掙扎的寫照。
陳龍超
紀錄片導演、喜愛以「喱民」形式看電影、搞吓電影「吹水」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