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娛樂
2021-11-26 04:30:00
日報

拍梅艷芳難,拍校長更難。

分享:

既然拍了《梅艷芳》,有理由相信,有朝一日亦會為更德高望重的校長拍戲立傳。但找誰拍?怎樣拍?結果還未開拍,已經覺得好難拍。

❶ 如果你有看《梅艷芳》,應知道校長的臉容和形象並沒有出現,唯一一次「出現」,是透過別人把口。可想而知,要處理校長,是一件多麼艱巨的事。

❷ 香港電影人絕少掂名人傳記片——注意,香港不是沒有名人(「名人」在這裡的意義是中性的),事實是在香港史裡,出現過大量名人。

❸ 離奇地,在上世紀90年代初,香港有過一段短時間傳記片風潮,拍的,主要是跛豪、雷洛、四大探長這些在港英時代叱吒一時的人物。這些人物,都具爭議性,爭議性來自他們行徑,而這些具爭議性的行徑又的確呈現了一個時代,看他們(被大量改寫)的故事,其實也在看回一個舊時代。當時傳記片流行到甚至夠膽虛構名人出來——霞姐,她被稱為「夜生活女王」,跟上述提及過的名人有交集,由一個被剝削的點心妹變成掌管香港夜生活的傳奇,演繹這個虛構傳奇的,是葉子楣。

❹ 以上名人有個共通點:統統不是偶像(當然不能排除有人會視跛豪或雷洛為偶像而努力奮鬥),所以絕對不會出現類似《梅艷芳》的爭議,會有fans走出來,嫌呂良偉個樣不似跛豪,又或指出劉華令雷洛變得太靚仔有型,更加不會出現那種「消費跛豪」或「消費雷洛」的指控——總之,這些名人統統變成純粹客體,人生可以被大幅加工刪改來描述;完成品是否符合事實?不重要,最重要是,有沒有娛樂性。

❺ 所以不會有人入場看《跛豪》睇見糯米雞製作過程時,慨嘆一個美食時代的逝去,繼而喊出來,反而由始至終是用獵奇心態,或重溫那些講到似層層的都市傳說,或遙看那個容許亂咁來的不文明時代(因而感覺很安全)。

❻ 開拍《梅艷芳》,注定難,難在她是偶像,而且是太多人的偶像,對於偶像,每一個歌迷都有自己的一套(完美)想像,於是交由任何再貌似的人去演繹她,都注定被指出箇中不是——「似」,不等同「是」,偏偏一般人又只會注重「形似」,而不明白「神似」;只識欣賞「模仿」,而看不懂「演繹」,所以,江欣燕和陳煒一定比起王丹妮更適合去扮梅艷芳。問心,王丹妮其實做得很好,就算只用最形而下的外形審視,有幾場,也的確幾可亂真,只是有關方面可能驚觀眾嫌不夠似,不斷加插真實footage(在最後三分一尤其嚴重濫用),每一次footage出現都似在提醒我:我正在看的那一個只是演員,一個扮演梅艷芳的演員,請多多包涵。有點抹煞王丹妮的努力。

❼ 但景物上的重現,的確令置身2021年年尾的我們,回到80年代,那時候佐敦道入夜後好熱鬧好多行人,人人都不用戴口罩,出入食肆亦不用掃安心出行。就算齣戲有很多問題,至少提供了一種懷緬功能。

王丹妮的演繹,其實很好。

王丹妮的演繹,其實很好。

古天樂演繹劉培基,明顯花過心機。

古天樂演繹劉培基,明顯花過心機。

《梅艷芳》的確提供了一個懷緬過去的功能。

《梅艷芳》的確提供了一個懷緬過去的功能。

❽《校長傳》又可以提供甚麼功能?先不要談功能,就連由哪個人去飾演已是一大問題——其實呢,個人認為衛志豪是頗適合的人選,但即使他扮到校長深入民心的風趣鬼馬,卻未必能夠演到那種傾力扶持後輩、對貢獻國家社會不遺餘力、對粉絲十分尊重的內在精神——況且,有觀眾願意為了睇他,而買飛嗎?

❾ 正如有人會嫌《梅艷芳》沒包含梅媽和梅啟明而感覺失真,一旦開拍《校長傳》,這問題只會更加嚴重,嚴重到我都唔識形容。

❿ 任何(成功或不成功的)傳記片,都會對主角作出一個客觀總結,跛豪和雷洛是梟雄,梅姐是「香港的女兒」,能夠相對地客觀,因為是蓋棺定論。校長呢?他年年廿五歲,正青春。

拍梅艷芳難,拍校長更難。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