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睇掂睇|搞旺夜收視
不用多講,近來只要出街打個白鴿轉,都會切身感受到市況「有幾好」。試過今個月中有晚收工後,專誠由荔枝角去到佐敦一家自問出品水準頗高的餃子店醫肚,才不過九點半,去到門口見到店內「全吉」,嚇得我以為舖頭提早收工。
以為咁啱得咁蹺?錯了!過兩個街口有間地舖Café,朋友N是老闆,就在上星期專欄提及、人生首次在戲院包場搞電影分享會那一夜(8月15日),由於時間尚早,碰巧又在附近做完「夏日國際電影節2023」開幕典禮採訪,打算路過入舖跟他打招呼。當時正值晚市黃金時段,但竟然一枱客也沒有,為免繼續「怕烏蠅」白蝕電費,朋友N只好叫下屬執頭執尾,齊齊提早收工返歸去也。
油尖旺尚且如此,老蘭銅記情況更差,親身感受遠比那些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來得直接而準確,疫後經濟復甦速度確實不似預期,曾經聞名遐邇的Hong Kong Nightlife不再閃閃發光,難怪財爺陳茂波日前主動提出要搞旺香港「夜經濟」。一般人睇新聞見到這三個字,會直接想到飲食和零售生意,實情娛樂事業亦應該包含其中。
有沒有發現,除了年初《毒舌大狀》票房破億之外,今年其餘時間,香港電影的整體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最終累收2,300萬的《死屍死時四十四》,成績已是《毒舌》之後,但也無法打入今年最高票房十大(《閃電俠》以近2,900萬暫第10位),綜觀整個暑假檔期,能夠真正掀起討論的仍然是西片:《Barbie芭比》和《奧本海默》(Oppenheimer)兩大勁旅(又稱Barbenheimer)在香港同日上畫,協同效應之下,兩者票房皆不俗,前者至今累積票房接近3,800萬,後者則有6,200多萬,而口碑一般的《職業特工隊:死亡清算上集》(Mission: Impossible-Dead Reckoning - Part One)亦有5,600多萬,反觀ERROR首次擔正的《陰目偵信》和黃浩然新片《全個世界都有電話》開畫後不久,就要面對票房欠佳而需要「cut場」的命運。
上述兩套港片我都有睇,平心而論,劇本和製作都有很大改善空間,但遠遠未去到「爛片」的程度,大概是市道欠佳,打工仔有收入都情願用來傍身,都不會隨便花錢買飛睇戲,就算偶爾想輕鬆一下,也得千揀萬揀,同樣要花近百元買一張飛,很多人理所當然會選西片,因為感覺上其CP值較港片高──不信嗎?可以問問身邊的朋友啊!我深信本地電影工業尚有很多人非常努力,冀望能夠做出好的作品,但一眾老闆和業界決策者,也應該要想想,疫後復常,應該如何令到那股支持港片的動力一直維持下去。
別說電影界,其實電視圈也面對類似困局,明明是暑假,三家免費電視台竟然沒有一些令人非常期待甚至熱烈討論的綜藝和劇集(難道你覺得港姐決賽吸引),儼如死水一潭,相當古怪─意思是就算免費都唔睇,只看Netflix或者Disney+。ViuTV的《全星暑假─P1X3L 5G上台計劃》是個異數(同系列的《ERROR暑期自作業》保持一貫水準,但論突破和驚喜,《P1X3L 5G》明顯標青得多),是整個檔期裏唯一能夠做到坊間持續關注,又能夠提升藝人知名度和好感度的熱血製作。雖說碎片化時代,三台各有客源各有各做,但出重拳才能引起討論,希望9月開始,ViuTV有新劇《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8月28日首播)、無綫有《中年好聲音2》回歸(9月10日首播)、HOY TV推出《去邊啊DO姐》(9月4日首播),能夠刺激觀眾睇電視的意欲,搞旺夜收視,搞活香港娛樂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