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5-08-01 04:29:29
日報

看她們在舞台

分享:
談善言 《鱷魚之吻》

談善言《鱷魚之吻》

唐詩詠 《妻迷》

唐詩詠《妻迷》

黃智雯 《薄伽梵歌》

黃智雯《薄伽梵歌》

有幾多香港電影正在製作?我不知道,只知道演員們似乎都去了做舞台劇。

1. 或者真的,有好多人已經不會再經常入戲院,不論看西片抑或香港電影;每一年珍貴的入場quota,大抵只會留給那些現象級電影——不只為了電影本身,更重要是有份參與一個現象。

2. 戲飛沒人買,舞台劇門票大把人搶。

3. 電影和舞台劇,當然是兩種不同的製作模式和思維,但有理由相信,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得到娛樂的方法,買飛入場,就是為了得到(預期中的)娛樂。而「娛樂」,包含的意義可以好廣,不只是笑,傷心到喊、刺激到爆、感人至深、大快人心等等,都可以。

4. 但最好笑得出。所以曾幾何時的香港電影,無論甚麼類型甚麼故事甚麼時代背景,都在某程度上被拍成笑片。時代進步了,這一套觀念已過時,不管用。

5. 舞台劇除外。好多人買飛入場看舞台劇,就是為了笑。總之,無論故事主題有幾嚴肅,唔該,請預留一定數量的笑位,讓觀眾有得笑,笑才會拍爛手掌,你好少見人會喊到拍爛手掌吧。而在舞台劇通常都work的笑位,就是安排演員講粗口,演員一爆粗,人類就發笑。於是,一班演員明明在演繹一個嚴肅認真的故事時,都會突然去講一些被刻意寫成好好笑的對白或爆粗,夾不夾突不突兀?視乎演員的修為。

adblk6

6.    在過去,電影/電視劇和舞台劇,分得比較開,當然會有舞台劇演員拍戲拍劇,亦有拍開電影和電視劇的演員,突然踏上舞台。而在那個三者劃分得比較開的年代,這三種表現演技的方式,存在著三種(未必正確公允的)觀感——拍劇,是為了入屋,獲取知名度和群眾基礎;拍電影,是為了做明星,搵真銀;做舞台劇,則為了滿足個人對演繹和藝術的追求。

7. 到現在,上述界線、分野和所衍生的觀感,已近乎不存在——就算存在,亦沒有太多人會在意;總之,無論電影電視劇抑或舞台劇,都是演員得到工作的途徑,除非演員本身好藐某界別,否則,電影電視劇舞台劇,都是讓演員有用武之地的表演方式。

8. 我不是演員,亦沒讀過相關課程,當然無法具體知道和感受到,拍戲拍劇做舞台劇有甚麼(本質性的)不同。但至少知道,拍戲和拍劇,即使一個take再長,但始終是分shot拍,不像演舞台劇,一開場,就要做到散場,不能休息,不容許NG。所以實在好佩服黃智雯和唐詩詠。這兩位拍開電視劇的演員,在舞台,與觀眾保持一定距離,在一個沒有close-up作為輔助輸送情緒的情況下,實時地,用聲音和肢體,抓住觀眾。即使我肯定不能完全明白《薄伽梵歌》,而對《妻迷》部分處理有著一點點不認同,但這與黃智雯和唐詩詠的演出無關,她們都分別讓我看見進化了的她們。

adblk7

9. 現階段自然最期待《鱷魚之吻》裡的談善言——《笨蕉大劇院》的柯煒林本來也期待,但無奈。希望他康復過來。

10.    在乎演技的演員,合該有機會繼續健康地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