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娛樂
2022-07-08 04:29:03
日報

與倪匡一併消逝的美好年代

分享:
與倪匡一併消逝的美好年代

倪匡仙遊,無數香港人同聲一哭,既因他是一代文壇巨匠,筆下著作陪伴幾代讀者成長,亦緣於其創作與個人足跡遍布不同領域,文學、電視、電影,於本地流行文化界舉足輕重。如今一別,猶如再次喚起殘酷現實:昔日我城的輝煌時代,已隨老人家的遺體於烈焰中化成輕煙,只剩下無盡的惋惜和慨嘆。

中一那年,不知何解班裏很多同學突然一窩蜂的看倪匡的《衛斯理系列》,估計跟書本的尺碼有關。金庸小說體積太大了,就算有袖珍本,學校和公共圖書館也大多沒有採購,反觀倪氏出品夠的骰,方便一邊偽裝專心上課,一邊將書擱在櫃桶內認真追看。故事的時代設定也是考慮重點,查大俠寫的是古代,着眼於營造江湖氣息,初中生連朝代次序也記不熟,加上角色背景與人物關係複雜,相比之下較難代入;衛斯理則生於1930年代(年代久遠,已記不清書中有沒有具體交代),而且倪老採用第一人稱方式敘述,易讀得多。

從倪才子的《木炭》開始

那時候是大抵為了入群,也可能純粹基於喜歡閱讀和寫作的inner calling(內心召喚),眼見同儕書不離手,某天放學後決定走進圖書館,看看架上哪一本合眼緣 ── 彼時「明窗」設計的第二代封面的確一絕,每張相都切合主題,而且極度「吸睛」,有些還要頗為嚇人,堪稱本地出版界典範 ── 左揀右揀,最終選了《木炭》,是同一系列中的第39本作品。故事講述衛斯理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古怪分類廣告,有人以高價出售木炭;後來好友陳長青打電話查詢,發現價格等於同一體積的黃金,輾轉揭開一段「靈魂入炭」的奇異故事。

年少時閱讀速度很慢,可能幾天才看完一本,然而「大門」打開了,自然一不離二,二不離三。讀過《木炭》後,好像再看了《沉船》(上堂看書給老師收書,所以記憶很深)和超級震撼的《大廈》(這本徹底改變我對物件與時空的理解)後,然後就由《鑽石花》重新開始,一直讀到《在數難逃》。直至升讀大專,知道世上有白先勇、村上春樹和龍應台這些猛人,才漸漸跟衛斯理的世界說再見。但「我是一個受過嚴格中國武術訓練」、「我對世界上多種語言都有涉獵」這些「衛氏金句」完全「入晒腦」,甚至有幻想過,如果要改編成電視或電影,應該由誰做衛斯理與白素較為合適呢?

Ad Block

《衛斯理》好難拍

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和觀眾,要在當今演藝界找人演繹衛斯理與白素難度很高(失敗例子實在太多),直至倪匡離世後,看到有網民點名劉俊謙和廖子妤,想了幾秒,再在腦中幻想一下,又覺得:咦,真係OK喎!但坦白講,倪匡的科幻小說實在很難改編,天馬行空的情節當然是重點,廣播劇以聲音主導,無需特技,出事機會低。但電視和電影要有畫面,拳來腳往,刀光劍影,飛天遁地,甚至空間穿越,若非有荷李活大片級數的製作預算,很容易令人「尷尬癌」爆發。

Ad Block

不說王晶監製的《冒險王衛斯理》(2017)了,看完兩節已直接放棄,強如梅小青監製的《原振俠》(1993),相隔30年後再於翡翠台重溫,才驚覺這部絕世「靚爆」經典港劇,當也要靠靚人靚景靚衫靚車幾層花紙來包裝。單單27歲靚仔到爆的黎明身穿Paul Smith西裝開Mercedes-Benz現身經已「通殺」,繼而同劇有李嘉欣、洪欣、朱茵、王靖雯(王菲)輪流出場,名副其實「一張票睇到笑」。只是論整體製作質素,很多場口都異常粗糙,譬如第三集(7月6日深夜播出),楊飛(胡越山飾)作為國際巨星,家中的水龍頭怎可能鬆得一碰就差點飛脫?用大電視看製作,缺點亦會跟着放大,只能當笑片咁睇;還是重溫倪匡與黃霑和蔡瀾主持的亞視經典節目《今夜不設防》更開心(特別推介張國榮做嘉賓的一集)。只是那個絕對自由,想講乜就講乜的美好年代,早已消失得無形無蹤。

Ad Block
Ad Block
衛斯理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