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季的《中年好聲音》昨日在啟德體藝館順利舉行決賽,除了百多萬觀眾在家欣賞精彩的過程,還有數千人現場參與,當中包括電視台邀請內地的商業夥伴,網紅等。新場地、新設施配合特別設計的布景,加上熱鬧的氣氛,為節目帶來前所未有的高潮。
歌唱比賽向來是媒體吸引觀眾的節目形式,由那些年的《聲寶之夜》5個燈示意歌藝高低到《新秀》,比賽形式與時並進,不時優化。《中3》能夠吸引大量觀眾,不單在參賽者的歌唱技巧,他們背後的故事,還有真人騷帶來觀眾的投入和參與感,令比賽最終結果還未揭曉,參賽者已有大批粉絲。
滲雜真人騷的比賽形式富有話題性,觀眾除了投入電視外,還在社交媒體全程參與。《中》粉可以在串流平台、網絡重溫歌曲或比賽過程,可以發表意見,估計,分析。這次《中3》在網絡帶來巨大的流量,印證內容是創造話題的最有效工具。一個成功的大型節目,可以掀起傳播巨浪,帶來潮流效應。
要營造巨潮效應,有時憑偶發事件可以達致,像多年前的「巴士阿叔」,更多是需要投入巨大資源去打造。《中3》前後經歷了9個月的賽程,製作資源不菲。線下商場活動、線上平台推廣,聯動電視節目推進,到決賽造出萬人空巷的現場效果,在大型新場地的布置、搭景都耗費不少人力物力。早前,網紅「甲亢哥」來港大受矚目,主角過程中大量「吸粉」,過程同樣絕非幸運,背後經過精心製作,以大量投入換取理想效果。
平台經濟興起,市場趨向碎片化和兩極化,大量低成本短片衝擊市場,形成部分新的生態圈。生態圈另一端是高投入的大型製作,核心力量來自內容的打造,配合多渠道的播放,能夠創造現象級的效果,這類節目要有精密的效益計算,由於其創造話題和潮流的能力,是流行文化的中流砥柱,也是文創產業整個大氣候的創造者,其宏觀價值不是碎片化的小型製作能夠替代。在科技不斷進步,競爭趨向區域化和全球化,大型製作的造浪作用,其戰略價值尤其突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