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峰會」開幕禮。
早前,筆者應邀出席「人工智能在語文及不同科目的學與教應用國際高峰會及會後工作坊系列」(高峰會),並聯同教育局長蔡若蓮博士、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教授和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主席陳黃麗娟博士,共同擔任「高峰會」開幕禮的主禮嘉賓。「高峰會」和「學與教博覽2025」是教育局主辦的首屆「數字教育周」之兩大旗艦項目,向學界重點展示很多由本地或海外企業研發的人工智能工具和進行相關研討。
藉「數字教育周」,筆者與不少來自教育界和科技界的專家交流,大家都認為人工智能必定有助提升學習語文的效能。若干教育界的朋友更建議,現在是合適時機,於推廣「兩文三語」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學習第四種語言。能掌握多種語言,既可增強本港人才的競爭力,又可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地位。特朗普正搗亂世界秩序,在新經濟格局下,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應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掘到更多機遇。特首李家超自上任以來,已兩次率領商貿代表團訪問中東,該區不乏經濟蓬勃和增長快速的國家。東盟市場內有廣泛的華僑網絡,便利香港開拓商機。
「一帶一路」專員何力治於上月率團訪問印尼和馬來西亞,共簽署21份合作備忘錄,涵蓋商貿合作和專業服務交流等多個範疇。因此,有關當局不妨在大、中、小學鼓勵同學學習阿拉伯語、印尼語、馬拉語等。當然,港人一向感興趣的某些外語,例如西班牙語、法語、日語等,也毋須排除在選項之外。我們的老對手新加坡,近年積極應用人工智能,幫助學生學習外語,它們設立「AI語言夥伴」計劃:中小學用AI生成新加坡式英語(Singlish)到標準法語的轉換練習。 在人工智能的年代,我們的嘴巴宜向「三文四語」或「四文五語」的目標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