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10-06 04:30:38
日報

做好教育 共建寵物友善社區

分享:
做好教育 共建寵物友善社區

做好教育 共建寵物友善社區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不少民生經濟新招,當中最人性化建議之一,是廢除貓狗進入餐廳的限制,容許狗隻進入領有牌照的食肆。方案提出即時引起媒體專題報導和市民談論,成為其中一個最有話題性的措施。

狗隻是人類最好朋友,近年貓狗被䁥稱為毛孩。城市人生活緊張,飼養寵物成為鬆弛身心的良方。今年初,TVB推出過寵物主題綜藝節目《寵你一世》大受觀眾歡迎,足見飼養動物成為市民生活日常之餘,還逐漸發展成為產業。

人是萬物之靈,同時對其他物種會有同理心,由洪荒時代馴化野生動物,成為工作夥伴就開始結下不解緣。在香港,市民和貓狗等動物的關係也隨著環境不斷轉變,在經濟起飛的七、八十年代,人們已喜歡豢養狗隻,住洋樓、養番狗成為富裕人士的象徵。當時社會教育水平較低,對處理狗隻廢物以至日常管理都缺乏公眾教育,不時引起居民間的糾紛,在私人大型屋苑興起和管理公司負責日常社區秩序後,禁養狗隻成為保證物業質素的標誌。

直至近年,社會對養狗態度慢慢改變,私人屋苑由一律禁止養狗變成出現部分寵物友善的屋苑,新規則甚至成為賣點,成為部分關愛毛孩的用家置業考慮。在公德心提高下,雖然養狗人數增多,但狗隻排泄物處理未致成為嚴重問題,坊間對犬隻接受程度不斷增加。

發達地區的經驗顯示,在熟齡人口增加下,飼養寵兒會日益普求,相關消費如食品、醫療、甚至美容、保險產值日益增長,當局開始增加狗公園等設施,回應市民需求。這次《施政報告》放寬狗隻進入餐廳,是順應現代生活環境的措施。

adblk6

人狗共融成為社會共識,不能否認的是有人愛狗,有人不一樣,最重要是互相尊重,在各有各地不同選擇下享受自己喜愛的生活方式。放寬狗隻活動限制有利社會和經濟發展,要達致最好效果,需要有適度自律和公眾教育,建立良好的飼養文化,令人類的好朋友,在社區愈來愈受到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