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7-25 04:31:34
日報

別令蝦失明

分享:
別令蝦失明

別令蝦失明

蝦是餐桌上的常客,但蝦成為世人的美食前,卻要承受眼柄摘除術(eyestalk ablation),離譜又真實得令人心寒。

所謂「眼柄摘除術」,就是切割、壓碎甚至移除母蝦的一邊眼柄,目的是迫使牠們加速繁殖。為甚麼要這樣做?因為母蝦誤以為自己身處危機,會觸發一種「緊急繁殖」的生理反應。

蝦眼柄中有個細小腺體,稱為「X器官—竇腺」(X-organ sinus gland),負責調控繁殖相關激素。當眼柄被破壞或移除,激素平衡立即崩潰,卵巢便進入超速狀態,令蝦寶寶爆發式增生。對養殖戶而言,這意味着更高收益;對蝦來說,這段經歷可一點都不好受。

雖然蝦不會尖叫(起碼我們聽不到),但牠們擁有神經系統,也能感知壓力與痛楚。隨着愈來愈多消費者開始關注食物的來源,不少人開始質疑:這種做法真的必要嗎?

幸好愈來愈多蝦場和供應商正放棄這種殘忍手段,有人將最具生殖力的母蝦與體格最健壯的公蝦繁殖下一代,讓牠們自然高效生育。有業者改善蝦的營養與水質條件,證明快樂、無壓的蝦根本不須靠失去身體部位來繁殖。國際認證機構如「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quaculture Stewardship Council, ASC)開始鼓勵拒絕眼柄摘除的養殖場,不少超市與餐廳亦悄悄轉向較人道的供應商。

adblk6

你可以選購附有ASC或有機標籤的產品,其養殖方法較符合道德。光顧餐廳時不妨問一句:「你的蝦有被摘眼柄嗎?」以支持走上正確道路的生產者,他們證明了要讓蝦繁殖,並不需要令牠們失明。

隨着愈來愈多人關心海產背後的故事,業界也正逐步轉型。所以下次在海產櫃前,不妨記得這一點:最好的蝦,是雙眼齊全的蝦——牠們的身世,或許也更值得你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