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4-04-04 21:44:49

北上消費非影響經濟主因 美國因素令人細思極恐

分享:

由於疫後經濟復甦不及預期,近期陸續有人散播言論,批評港人北上消費熱潮。筆者身邊不乏親朋好友,受類似言論影響,不敢在社交平台分享相關旅遊體驗,仿佛不留港消費,就等同「淘空」香港,拖累經濟發展。

如果放眼過去三十年,香港一直是國家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人均GDP名列前茅。正正因為地少人多,發展蓬勃,香港租金、人工、消費幾乎「樣樣都貴」。有見及此,早於回歸前後,香港市民就很懂得利用兩地價差,減省開支的同時,亦能提升生活品質。這不單只是自由市場帶來的效應,還是香港社會努力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展一小時生活圈換來的成果,香港社會理應感到鼓舞。

無可否認的是,新冠疫情結束,帶來市民報復式旅遊消費,但經濟復甦只所以出現偏差,除了老生常談的內地網購風潮、訪港旅客重視文化體驗、香港服務業態度惡劣之外,就不得不提美國這個重要因素。或許,會有人批評筆者扯得太遠,「政治上腦」。而事實上,香港行使一國兩制,奉行資本主義,經濟體本身就是外向型,容易受到國際環境因素影響。既然美元是當今世界流通率最高的貨幣,港元又與其掛勾,美國的一舉一動少不免衝擊本港經濟。
以美聯儲為例,該國要收回疫情期間增發的「熱錢」,展開漫長的加息週期,港元又以聯繫滙率掛勾美元,美元升值,自然拉大港元與非美元貨幣的滙率差距。美國升息五厘多的舉動,看似無傷大雅,實際上已經傷及本港經濟的根本。

先談離港消費,受到港元高企的影響,港人的旅遊選擇明顯不侷限於內地,也涵蓋其他貨幣未有與美元掛勾的國家及地區,當中以日本最為跨張。根據日本觀光廳最新數據顯示,香港的旅客人數達到211萬,意味著平均每3名港人就有1人於去年訪日。而值得一提的是,港人總消費額達到了4,793億日圓,約254.50億港元,佔外國遊客總消費的9.1%,排名全球第五。若然北上消費嚴重,那旅日開銷豈不是同樣出了很大問題?所謂消費熱潮的背後,也是美元帶動港元升值推波助瀾的。

Ad Block

至於營商環境,就更加容易被美聯儲加息影響。假設眼前有一間商店在旅客區經營,東主因各地限制旅客措施而一度需要尋求銀行貸款,當美聯儲加息,東主所面對的不單只是息率增加,還要應對主要客源內地旅客失去滙率優勢,減少消費。 若然東主運氣不佳,剛好「撞正」租約期滿,不排除商舖業主會迫於供款壓力,堅持維持或增加租金,以抵消加息所帶來的額外還款額。誠然,上述個案純屬虛構,惟筆者相信,如今香港中小企也面對相差無幾的慘況。

Ad Block

另一方面,出於打擊中國的考量,美國政客近年帶頭抵制內地及香港的投資,例如,拜登政府去年8月簽署行政令,限制部分對華投資,有美國國會議員更加點名貝萊德,要求展開連串調查,最終貝萊德迫於無奈,選擇退出中國資本市場。

簡單而言,本港實體經濟已經被美國高息拖累,股票市場更加被地緣政治角力影響。香港經濟不振,絕非單靠港人北上消費做成,美國因素也是舉足輕重,甚至令人細思極恐。當然,有危必有機,美國連番打壓,利用美元流通,干擾其他國家及地區的經濟,只會令更多熱愛香港的市民看清美國嘴臉。面對經濟環境不明朗,香港政府要有應變方案,一旦出現持續低迷,要如何穩住民心,推動更多市民累積財富,成為中產,確保健康穩定的物業市場發展,並且以足夠人力物力作為前提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筆者相信,這些都考驗新時代從政者的治理手腕。

Ad Block

王俊傑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