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9-06-14 12:15:00

回應張翠容的社企思潮一文

分享:

五月三十一日張翠容在《經濟日報》她的專欄發表「社企思潮」一文(下稱張文)。起因是她的臺灣記者朋友認為政府將市場提供社會服務的功能神話化,令以公益包裝的營利企業在臺灣應運而生。然後,她以臺灣社企名不副實的印象,去批評香港社企「以為用商品或服務來滿足客戶這種商業行為,便可把社會問題解決了。換言之,社企思潮高估市場力量。」給人的感覺是香港社企也是以公益為包裝。但全文並無關於臺灣或香港社企的數據作支持。所以此回應文以數字澄清真相,以正視聽。

首先,香港的七百間社企,平均每年營業額三百萬元,每間每年用五十萬僱用五名來自弱勢社群的員工,即有三千五百個家庭受惠,共得三億五千萬工資。張文全面抹煞開辦社企的眾多社工、及來自其他界别有心人的貢獻;無視一班在社會邊緣的弱勢社群所獲得的工作機會,及他們透過工作融入社會的效益。

其次,張文認為一筆過撥款的政策,不及從前慈善團體的開支全由公帑包底的政策。這兩種政策誰優誰劣,可以參考港韓兩地的社企發展。香港的社企政策,是根據業務計劃書去決定資助社企創業的金額多少;結果是有60%以上的社企能自負盈虧,社企在創造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都同樣出色。而在2014年韓國社企只有14%能自負盈虧。韓國的社企政策有兩部份,首先是政府採購的社企産品及服務,金額佔社企界總收入的28%;其次政府在社企頭五年會資助所有社企員工的工資支出的七成以上。當時剛下台的韓國勞工部部長慨歎,在這雙重資助下韓國社企極依賴公帑,反而造成競爭力低落。

Ad Block

最後,香港在2001年開始有社企政策。自此每過一段時間,就有些批評聲音。早期是批評社工不懂做生意,社企很快就蝕光政府的資助。2007年開始,因為已有社企如豐盛車房能夠盈利,批評改為社企與中小企是不公平的競爭,因為社企獲得政府資助開辦費。在2013年,豐盛社企學會計算出社企的扶貧效益是綜援的四倍多,批評再改為有社企是假冒為善的牟利企業,其實樹大總有枯枝,重點是指出有多少間。此回應文旨在讓公眾多點資料可作參考,避免以偏概全。

Ad Block

 

作者簡介:

紀治興     豐盛社企學會會長

http://www.sie.gov.hk/go/kee-chi-hing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