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5-10-29 06:00:00

大獅與小獅

分享:
阿群帶路圖

阿群帶路圖

這邊廂內地電影海報出現毛澤東超越時空參加開羅會議,這是國情;那邊廂有本地電視台製作終戰七十年的新聞特輯,出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解放軍超越時空與日本皇軍大戰的場面,那就是港情。而九七後香港民間遊行示威常出現英殖時期旗幟,就是感情。

攝影:鍾式明

 

 

過去,本港官方機構的旗幟、帽徽,以至車輛、文件上所用的標誌,都是龍獅盾徽,但在此之前,香港官方的盾徽原是《阿群帶路圖》。圖中繪了一隻中國式帆船和一隻西式的三桅大帆船,岸邊站了兩個中國人和一個外國人。中國人腦後垂着辮髮,外國人着燕尾禮服,戴了高帽,兩人正在握手,岸邊一列擺開了六隻長方形的木箱,代表貨物。背景是香港的「扯旗山」,山頂有旗桿和掛着信號的橫木,山腳下有許多房屋。圖中的那個拖了長辮同外國人握手的中國人,他們說就是「阿群」。由於他當年給英國商人帶路有功,特地在圖中留下他的像作紀念,因此這幅圖就名為《阿群帶路圖》。

這個盾徽甚有殖民佔據新領土的氣勢,但隨著英國及香港的發展,香港的定位早已不再單純是支援印度的殖民地,而是英國在中國發展的橋頭堡。早在戰前時間,港督金文泰曾致函殖民地部,曾提出廢除這幅《阿群帶路圖》的要求,可是不獲通過,一直馬馬虎虎的用了一百多年,直到1959年,愛丁堡公爵菲臘親王訪港,代表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授予香港盾徽,並在伊利沙伯醫院奠基儀式中交給港督柏立基,新盾徽刊於政府憲報,而那幅《阿群帶路圖》才正式廢除不用。

Ad Block

新盾徽設是由一名英軍在赤柱戰犯集中營內所繪,最頂部是一隻手持明珠的小獅子,而左右分別是一隻大獅子和一條中式四爪龍,捧着一面盾牌,盾牌上繪有兩艘中國帆船及繪有一枚海軍皇冠,即香港早期十分著重海上貿易。盾牌的上、下部由一條象徵城垛的凹凸線條隔開,紀念1941年對抗日本侵略的香港攻防戰。新的《龍獅圖》取代《阿群帶路圖》絕不是「換支旗換個督」的屁話,而是管理發展的新方向,而香港在六十年代開始亦的確由殖民地改變成半自治的社會,實踐代議政制,使市民有參與政制的機會。

Ad Block

一枚泡過水的國產舊電池說:「該去的要堅決去掉,不該去的,絕對不能除掉」,身在香港的香港人最為認同不過,於是就要把「讓一些本應放在歷史博物館裡的東西,(都要)跑出來招搖過市,有的還被封為金科玉律」。原因就是九七後在一國兩制之下,大陸民族主義分子連香港這座博物館都容不下,要摧毀中國大陸走向文明的機會。

不屬於香港的國產舊電池,都是回到屬於你的回收場吧。

 

 

 

Ad Block Ad Block
留言專區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