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7-21 04:31:52
日報

快快捨棄低效舊世界

分享:

科技帶來改變,破舊立來,在改善人類生活的同時,不免破舊立新,科技發展愈快,個人和企業需要適應的速度愈急切。最新失業率公布,維持3.5%水平,數字尚算平穩,但個別行業包括餐飲、零售成為重災區。一樣坐困愁城是的士業,在網約車衝擊下,的士牌價急跌,牌主資產蒸發,身兼司機的單頭車主變成雙重損失。

零售和餐飲業在疫後出現意料之外的不景氣,以至的士業受到網約車的挑戰,都緣於科技帶來的改變,造成範式轉移。鐵路帶來便捷又低廉的交通模式,配合日益方便的邊境管制措施,令中港邊界日益消失,市民北上散心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加上內地電商南下,憑藉物流優勢以高性價比產品搶佔市場,造成整個本地消費市場的失陷。

資訊科技帶來電商,同時帶來網約車,網約服務在全球如雨後春筍發展,香港只是其中一個地區。然而,本地的士業明顯缺乏準備,甚至拒絕作出回應。的士服務多年來受到詬病,行業停滯的意識絕對不是服務業應有的態度。打個譬喻,的士猶如行走的商店,牌主就如商舖業主,可以想像業主懶於裝修門面,店主經常和客戶爭吵,當有競爭出現,被淘汰的機會有多高呢?的士業期望政府提供法例的保護,但惹人批評的整體服務水平令任何法律保護變成與民為敵,如何可以長期維持?看來,香港的變革是來得太遲而不是太早。當局提出包括成立車隊的最新一輪改革方案,可能是行業優化圖存的機會。

adblk6

香港過去倚靠阻制勞工輸入、限制供應,維持薪酬、租金、牌價高企,當科技衝破法規的藩籬,本地的價格就變成太貴。當市民外遊日本、北上大灣區,就會發覺性價比高的產品和服務比比皆是,畫地為牢的封閉式營運愈來愈難維持,轉型的痛苦愈來愈劇烈。正如媒體行業,一樣要面對科技帶來的巨變,如何適應和生存是每天都要解答的試題。

個別行業愁眉不展,本地失業率暫時仍維持在偏低水平,悄悄反映改變正在發生——一些人、一些企業正乘著科技的大潮興起,吸納了能夠與時並進的勞動力。

舊人舊事不是樣樣無用,只是新陳代謝是循環規律。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科技改變生活就不斷發生,每次時間來得更快、力度更強,緬懷舊世界拒絕改變的行業,最後都不能逃脫適者生存的規律,這也是改善人類生活必須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