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運動,內地、香港和台灣都曾發生過。若論影響深遠,首推中國大陸於一九八九年發生的學運,不但導致中國領導層人事更替,更造成了連鎖效應,促成了蘇聯解體及共產政權在東歐全面倒台,整個世界格局產生根本性的變化;其次就是一九一九年期間發生的五四運動,對中國近代的政治、社會、文化、思想都有重大影響。
台灣最近也因《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而激發起一場學生運動,表面看來是很成功,因為一度促使了數十萬民眾上街聲援,但仔細深思一下,就發現這場滲進了政治因素的學生運動,訴求並不合理,不但摧殘了台灣的法治與民主體制,更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不知是否受到泰國群眾衝擊政府的引導,台灣學生也來佔領立法院甚至衝入行政院大肆破壞,只會令人聯想起「暴民政治」這四個字。
香港也好不了多少,一些大專院校的學生會都變了質,若大家身邊有些大學生,你可問問他們對學生會有甚麼感覺?此外,自從國民教育事件引發一些學生出來抗爭後,部分學生也涉足了社會政治活動。學生參與社會活動本來是一件好事,大多數出發點是基於對社會現象的不滿,是一種純與真的表現,但在學生要爭取所謂公義之餘,也要反求諸己,充實知識,多方思考,才不致被別有用心的人誤導和利用,淪為政治「爛頭卒」。
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真是千古不易的道理。讀死書而不懂思考,固然會出現高分低能的情況,但不好好學習增進知識而只會思潮起伏的學民子弟,則只會變得空言義理、重權利輕義務,乃至淪為憤青甚至被人利用作為政治鬥爭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