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22-07-29 04:31:17
日報

有圖有真相?

分享:
曹虹 恒傳感言

在網上媒體和科技迅速發展影響下,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偏向圖像化,圖片往往成為重要的說故事方式。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同時是攝影發燒友,他於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恒傳感言》訪談節目中表示,攝影師透過選取的角度,引導受眾的觀點,甚至改變大眾對事情的看法。

照片是否純粹客觀地呈現某時間、某空間的現實?無可否認,照片是透過鏡頭截取眼前的影像,但當中牽涉攝影師主觀的挑選,亦因為觀賞者的經歷、價值觀不同而產生差距。

在消費文化掛帥的社會,媒體捕捉的新聞照片,尤其是災難圖片,多以具戲劇性為前提,製造震撼的效果。人們對現實的認知,也以媒體的報道為準。

作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著作《旁觀他人之痛苦》(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探討戰爭和攝影倫理的關係。她明言:「通過攝影這媒體,現代生活提供了無數機會讓人去旁觀去利用──他人的痛苦」。

戰爭暴行的照片可以引起不同的反應,有人主張以眼還眼,有人高呼愛與和平,有人慨嘆無可奈何。旁觀他人之痛苦,是為了牢記教訓,還是對別人的傷痛感同身受?在這個影像氾濫成災的世代,會否令人對暴力行為麻木不仁,以致「袖手旁觀」?

Regarding中文可以譯作注視、凝視。透過攝影師凝視的一刻,讓我們以「人」的身份去直面及理解別人的痛苦。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