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4-30 14:00:00

未來5年公屋落成量料達標 首置盤完成歷史使命?

分享:
未來5年公屋落成量料達標 首置盤完成歷史使命?

未來5年公屋落成量料達標 首置盤完成歷史使命?

香港房屋問題一向備受關注,不少人打拼一生,只為一個安樂窩,惟樓價之高,令香港連續14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城市。

不少劏房戶、板間房戶打算輪候公屋,但一直苦候未能上樓;經濟能力稍高的港人若想抽居屋,卻像買「六合彩」一樣,幸運的一次中獎,倒霉的抽56次都未能上榜,更莫說要購買全球最難負擔的私樓。

adblk5
香港連續14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城市。(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香港連續14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城市。(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香港的置業階梯傳統是由公屋出發,一直向上流動至居屋、私樓。隨着綠置居、簡約公屋及首置盤出現,長期高企的公屋輪候人數和時間得以稍為紓緩。始終數據能反映現實,截至去年底,輪候公屋時間達5.3年,重返2018年以來的低位。

團結香港基金最近發表新一份《香港房屋趨勢導航》(下稱報告),預計未來10年傳統公營房屋落成量仍將高出《長策》目標約 7%至 31%,但要在2026/27年度前達成 4.5年輪候時間目標,30,000個簡約公屋單位的短期填補作用不可或缺。

團結香港基金最近發表新一份《香港房屋趨勢導航》。

團結香港基金最近發表新一份《香港房屋趨勢導航》。

根據報告,公營房屋落成量正步入收成期,不只供應頭輕尾重的問題逐漸緩和,且在第一個五年期及第二個五年期都能超額達成年均30,800個單位的《長策》目標。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就是夾在私樓與資助房屋之間的首置盤,原意是要幫助入息超出居屋申請資格、但未能負擔在私人市場置業的市民上車,但隨着近年樓價下跌,私樓價格與資助房屋的距離拉近,上述類別的市民可以直接購買私樓的機會增加,首置盤的重要性相對下降,政府應該反思是否仍有必要繼續推展。

儘管公營房屋供應前景趨向樂觀,背後的成本也正在浮現。預計未來四年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年度建築開支將增加73%。考慮到未來有一定供應緩衝提供空間,報告建議當局應重新檢視「插針樓」和地形複雜的發展地盤的成本效益,以控制不斷膨脹的建築開支。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