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兩子之母,我充分體會到照顧小孩子的那種疲憊和壓力,但畢竟看著他們一天一天長大,一日比一日懂事,說到底這也是一件充滿正能量的苦差。對比那些照顧殘疾家人、長期病患者或者老人家等,每天付出的精力與勞力,只為確保他們不會出亂子,或者在臨終的路上好好走下去,回看我這所謂的壓力,確是九牛一毛。

香港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你爸爸我媽媽如是,殘疾朋友們如是,他們的照顧者也如是。有的人長期病患,癱瘓臥床,要家人長時間照顧、抹屎抹尿、沖涼換衫、抽痰清埋嘔吐物,照顧者這角色可以以數十年計;有的照顧者面對腦退化症長者,精神病患者或者自閉症人士等,除了鬥力外也要鬥智,每天防範他們走失,也要應對他們的情緒波動,這種精神透支,也不比體力付出來得簡單。更甚的是,照顧者每天面對超乎常人可承受的壓力和體力需求,他們比一般人老得更快。他們的苦況,值得大家關注。
我在康復諮詢委員會中認識余冬梅。她同樣是兩孩之母,不幸的是兩孩子都患有肌肉萎縮症。醫生說這類病人通常都活不過10歲,如所料細仔在7歲時離開了人世,當時大女8歲,刻下她覺得女兒的時日也無多,作為媽媽希望利用這僅餘的時候締造最多最好的回憶,於是開始帶女兒到處去旅遊。或者冬梅照顧得女兒太周到了,女兒打破了宿命,現在已經22歲,而媽媽冬梅也年近半百了。未到50歲,冬梅已經因為長期勞損,患有嚴重腰痛和肩周炎,幫囡囡沖涼廿多年,現在她需要服食止痛藥,才可以繼續履行這個風雨不改的工作。即使冬梅是一個樂天派的人,我也看出她臉上的滄桑和無奈。
照顧者的付出,其實也減輕了醫療體系的負擔,下星期再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