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對銀行估價 AI估算別有參考價值
有了互聯網之後,很多以前不易取得的資訊與數據,現在都可以隨手可得了。譬如,樓宇的準買家以前如果想知道自己心儀的單位,銀行肯借多少按揭的話,必須親自向銀行職員查詢;現在就不用驚動銀行職員,亦可以隨時在銀行官網上找到大部分的估價資料。雖然有時會有部分估價來不及更新,仍須待銀行職員確認,但作為搵樓時的參考,已十分好用。
然而,銀行估價有其不足的地方,其主要功能是減少銀行的風險,而不是協助買家揀樓。原因是銀行所做的估價,只會拿已成交的個案作比較,卻沒有考慮另外一些對價格影響重大的因素,譬如現時市場上的放盤量,它們的叫價,以及盤源消化的速度等。
銀行做按揭,只會參考同類單位的最新成交價,因為這是確實的,不能作假的。所以銀行委託測量師作估價時,多會規定他們用這種「比較法」來作估價。不過這些都是歷史資料,未能反映最新的市況。如是導致銀行的估價,常與市場下一個成交價有距離。
在樓價趨跌的時候,按銀行的估價買樓,很容易會買貴了樓;但在樓價趨升的時候,按銀行的估價出價,就很可能買不到樓。這是銀行估價的不足,所以我們在出價買樓的時候,不能單看銀行的估價。
不過,這套銀行的估價方式沿用至今已有逾百年的歷史,相信以銀行的保守作風,短期內是不會改變的。為了方便買家在出價時,有一個更恰當的參考價,我公司(中原地產)利用最新的AI技術,研製出一套全新的估價系統。這套系統的功用,並非只為了讓銀行可以安心做按揭(銀行要見過已有買家用接近的價錢買類似的單位才安心),而是企圖預估下一個市場上的成交,會以甚麼價錢成交。若果這套機制真有這種估算能力,相信對市場各類參與者都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我們利用的不單是AI演算技術,還把公司沉澱多年的框架數據(如單位的面積、間格、樓層、落成年代、社區配套、校網分布等)作基礎數據,配以田土廳的歷史成交資料,以及自己公司盤源系統的動態數據,都一併放進我們的AI系統,以訓練它提升智慧。我們的估算系統是自主研發的,而動用的數據則是全市場的。
這套嶄新的估價系統,將於8月份推出市場,供市民免費試用。希望透過應用作更多的測試,以提升系統的人工智慧。這套系統已善於為大型屋苑的典型單位估價,希望將來還可以為單棟樓宇的獨特單位估價。
要知道這套估價系統是否靈光並不難,只要你認定一個正在市場上放盤的單位,記錄低中原估算系統的估價,然後對照這個單位最終的成交價,就可以知道這套系統的準繩度有幾高了。我們的系統每周都會更新一次,為全港100多萬個單位重新估價一次。這麼繁重的工作,全有賴人工智能才可以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