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5-03-09 06:00:00

祭白虎,養小人

分享:

雨水後十五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三節氣驚蟄。香港剩下的驚蟄習俗,有祭白虎和打小人,祭白虎是遠古信仰,打小人是城市新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立春時節,陽氣初發,「蟄蟲始振」,在半睡半醒之間開始抖動。至驚蟄,春雷響,蟄居的蟲蟻受驚,震起而出,萬匯競發,農戶春耕。雷神是驚蟄的節氣神,往日百姓會在驚蟄日貼上雷神的招貼畫,擺上供品,或到廟燃香祭祠,祈求風調雨順。因鼓聲與雷聲相似,有些地方有出門擂鼓的習俗,求個平安吉祥。

《易傳‧繫辭》:「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古人根據天道運行制定二十四節氣,以感陰陽之氣,順應時變,與天地合德。驚蟄二月,萬物出乎震,震為《周易》第五十一卦:「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震卦取象於雷動威盛,陽爻生於陰爻之下,陽氣由下而上升,動於下而達於上,有上進之意,故可致亨通。威震來到,初時會有恐懼,過後則見言笑和適。震動雖達至百里,但盛祭祀食物的勺匙,祭祀用的酒,仍穩如泰山。震為雷,兩震相疊,故曰重雷。雷聲相續而至,君子因恐懼而修省,動而奮發。震者,天震為雷,事震為憂患,心震為畏懼。古人認為雷行天下,是上天震怒。君子雖然一直戒慎警惕,但聞雷聲、處憂患,必竦然恐懼,自我修省,是否「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思省過咎,修養其身。艱難困苦之時,就是德業長進之機。若能畏天威,懼雷怒,在逆境時束身自慎,進德修業,結果反能免於災禍,故《象》曰:「恐致福也。」

祭祀乃國家大事。鬯是鬱金草與黑黍釀成的香酒,用於祭祀。匕是禮器,與鬯同由主祭親自執取。匕鬯不失,即祭祀不喪,宗廟社稷則安。臨大事而有靜氣,仍能盡誠敬之心,守住祭祀,就能延續國家、宗廟和社稷的命脈。

香港驚蟄,只想到祭白虎、打小人,祈求遠離災難和口舌是非,而不知災難與是非無可避免。祭白虎可以,打小人則不必。祭白虎是以天人的關係來度過人間災劫,安身立命。至於小人,本是無礙,君子有德、有利,小人才會來依附或纏繞。小人不是問題,自己有德、有利,把小人養好就可。周一刊登

Ad Block

陳雲

文化評論人,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Ad Block Ad Block
留言專區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