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百寶袋」
童年時,總覺得哆啦A夢「百寶袋」裡那些層出不窮的科幻道具,很神奇卻又是遙不可及的幻想。如今回頭看才驚覺,行蹤徽章、電視電話、自動擦洗地板機器人、自動下棋機、聽寫打字機……這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正隨著科技飛速發展,在現實生活中一一出現。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青年使者,今年亦趁暑假走訪了杭州、蘇州與老撾永珍,深入探索科技如何塑造出理想中的兒童友好城市。兒童友好城市的核心,在於從兒童角度出發,以照顧他們的需要為前提。青年使者們除了從參觀蘇州博物館中,認識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而設立的互動屏,寓教於樂;青年使者們更在老撾永珍,親身體驗實時空氣污染監測與塑料瓶循環再造技術,如何守護孩子健康。而令青年使者們最為津津樂道的,就要數到杭州濱江區繽紛未來社區設立的「無憂通學路」計劃。
全長1.5公里的「無憂通學路」,串連多間小學,除了有清晰標示外,更結合「雲守護系統」及智能學生證等技術,實現定位、通話、報警等功能,讓學生們能安全通行。僅僅只需4名人員就能保障120餘名學生,在無家長陪伴的情況下安全通學;家長的手機亦可實時收到孩子的行跡路徑,以及安全到達後的通知,若路徑偏離或超出預計時間,也有預警提示。如此全方位地照顧到孩子的安全及需要的設計,激發了青年使者們思考,如何將這些經驗連結香港實況,讓整個城市無論軟件、硬件上都能更貼近本地孩子需求?
對香港而言,打造兒童友好城市,恰似實現一個共通的「百寶袋」願景。我們正須放眼全球逾三千座兒童友好城市,並借此學習各地獨特的「法寶」,讓昔日遙不可及的構想,在點滴努力與科技進步下,一步步地向我們靠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