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新聞
2015-07-06 06:00:00

穿城.駕霧.Metrobus(上)

分享:
1.初代的地鐵車廂,近車門的地台上總會見到凹槽間線Metro Cammell England一字。(hkrail.net)

1.初代的地鐵車廂,近車門的地台上總會見到凹槽間線Metro Cammell England一字。(hkrail.net)

2. 12米之Super Metrobus由於地台過高問題仍未處理,因而未獲九巴垂青。

2. 12米之Super Metrobus由於地台過高問題仍未處理,因而未獲九巴垂青。

3. 12米長的Super Metrobus,由於地台過高問題仍未處理,因而未獲九巴垂青。(Anthony Lui)

3. 12米長的Super Metrobus,由於地台過高問題仍未處理,因而未獲九巴垂青。(Anthony Lui)

4. 1995至96年間全部3M被調往訓練學校作訓練車輛,至2001年退役並被拆掉。

4. 1995至96年間全部3M被調往訓練學校作訓練車輛,至2001年退役並被拆掉。

1979年,香港地鐵「修正早期系統」正式通車,為乘客帶來全冷氣的集體運輸全新體驗。仍記得每次一踏進這初代的車廂,近車門的地台上,總會見到凹槽間線Metro Cammell England一字。而這英國貨在香港用,正是「都城嘉慕」。

都城嘉慕為英格蘭之鐵路車輛生產公司,其亦有生產巴士車身。於1932年,Weymann Motor Bodies與都城嘉慕巴士部合組Metro Cammell Weymann。而MCW於1969及73年,與瑞典Scania合作生產Metro-Scania及Metropolitan客車,自此之後,MCW自行研發底盤,並且配備自家車身。終於在1977年,獨力推出自家底盤連車身的Metrobus,多年來在市場大受歡迎。上述兩款中巴也有購入,分別為編號MS、MC及MB,而MB更是特意拉長至11米多的加長型,全球只中巴獨有。

 

遇限制可幸創意大 正由於兩軸的MB車軸承重量滿載時,超出當時法例的限制,而運輸署亦不能為此長期酌情豁免,故有傳中巴創辦人顏成坤先生,為此提出12米的三軸巴士方案,自此觸發全球巴士的科研革命,向大型三軸進化。

MCW貴為底盤與車身「一條龍」的製造商,由於Metrobus曾有MB的加長經驗,故此MCW能快速的於這場科技競賽上稍勝一步。MCW以當時最新的第二代Apollo車身的兩軸Metrobus為藍本,先將底盤加長,並於具動力推動的尾軸前,簡單加入一條純作承重功能的無動力中軸。而機械結構和動力組合,則沿用與過往兩軸版的設計,並取名為Super Metrobus。

Ad Block

Super Metrobus採用當時先進的全氣墊懸掛,而車身均由鋁合金及鋼製成。樓梯的擺放位置、上落車門大細及數量,均可由買家決定。並且動力配搭方面,買家亦可選配Gardner吉拿6LXCT、Rolls-Royce勞斯萊斯Eagle III,或Cummins康明斯LT10等引擎。當然唔少得Voith福伊特的波箱及ZF的轉向系統。適逢MCW的Apollo II車身,Metrobus較舊有的減少了30%的重量,若160人滿座時大約22噸重,而空車則約為12噸。

 

彈性大可惜非最佳 九巴首部的Super Metrobus由1981年到港,而第二及第三部,則在港由九巴自行裝嵌,於車隊中初被編為M1至M3,但由於不久有兩軸的Metrobus加入,故此編號更改為3M1至3M3。除3M1初期配置Rolls-Royce引擎外,其餘兩部皆為220匹之Gardner 6LXCT,而Voith DIWA D851三前速全自動波箱則不變。三子皆選擇單濶下車中門版本,雖然Super Metrobus帶來買家自選的百搭組合,可是由於研發時間只有短短半年,當中地台過高問題仍未處理,因而未獲九巴垂青。

Ad Block

而他們亦只好長期被安放行走於非繁忙路線的61A,甚為雞肋。為了方便維修之故,3M1不久便更換為與弟弟一致的Gardner引擎,並於1995至96年間,全部被調往訓練學校作訓練車輛,至2001年退役並被拆掉。 雖然12米的Super Metrobus不獲九巴訂單,但原來MCW的積極和誠意已經得到欣賞,並且在往後十年間合作了多個不可能的任務……

Ad Block Ad Block
留言專區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