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0社論|簡樸房要求嚴格 租金必升 功能勢失
房屋局日前公布「簡樸房」規管的最新建設方案,建議推行認證制度。外界關心得比較多的是認證所需費用。其實這只是一個小數目,花費更大的是要把房子達至合規的改裝工程費用。
據房屋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找專業人士核證改裝後房子是否合規的費用,約要1萬元,再加上政府處理申請認證的行政費用,合起來每個單位約需要1萬多元。以每5年要覆檢一次計,平均一年的認證費用只要2千餘元,花費不算高,不應會對簡樸房的推行造成太大阻力。
現時妨礙簡樸房政策落實的,是政府對簡樸房的規管非常嚴格,導致改裝費用很高。若業主把成本轉嫁給租客,將會令租客吃不消;若業主自己承擔改裝成本,則會令劏房業務無利可圖。因此,業主很可能寧願維持原來的劏房運作方式,待政府要強行取締時再算。
按政府的規管,簡樸房必須由私人住宅樓宇改裝而成;但現時有相當一部分劏房是由工業樓或寫字樓改裝而成的。如果這批劏房客都要遷返去住宅樓宇居住,將導致私人住宅的需求大增。恰恰現時香港住宅的租賃市場十分活躍,租盤本身就非常短缺。因此,即使劏房的業主有心想循規蹈矩,市場也沒有條件配合。
此外,現時合規的簡樸房,內部起碼要有8平方米面積,而且還有通風與採光方面的要求。這將大大影響一個單位分間的能力,影響業主的租金收益。
另一方面,簡樸房對消防安全方面亦要求嚴格,規定每個簡樸房所在單位都得有不少於兩條走火通道;而簡樸房與走火通道之間亦必須有耐火牆分隔。此外,簡樸房的入口門,亦必須用有1小時耐火能力的自掩門。
簡而言之,簡樸房的要求,無論是廚房、廁所,還是廳房的改裝工程,都必須符合《建築物條例》(第123章)的標準。政府並沒有因為簡樸房而給予額外的通融。
官員有這樣的選擇,是因為這樣可以按章辦事,出了甚麼意外,官員亦不用背黑鍋。然而,這樣卻廢了劏房原有的社會功能。
劏房之所以會大量出現,是因為社會上有這樣一大批人,負擔能力有限,卻很想住近市區,所以,他們只能住在不太合規的劏房裡。這些改裝過來的劏房,有些原先根本不是住宅樓宇,改裝的時候亦沒有按照《建築物條例》的要求來做,所以劏房供應可以增加得那麼快,成本亦相對低廉;否則這批低收入人士根本負擔不起。
現在,政府對劏房提出了一系列的合規要求,這當然有助提升住戶的居住環境與安全性,問題是這樣一來,業主除了要花一大筆改裝費之外,還會令整體的供應量大幅減少。在成本增加,供應減少的壓力下,租金必然會上升;結果很多劏房戶根本負擔不起;導致他們唯有選擇居住在不合規的劏房裡。政府的簡樸房規劃可能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