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的年輕人似乎已經將買樓視為人生目標,然而即使是名牌大學畢業,又搵到一份好工,亦要辛辛苦苦儲蓄十幾年才夠錢支付首期。之後再花二、三十年償還貸款,老來回首一生,只為了一個小單位打工。買樓,與其說是夢想,倒不如說是惡夢更為恰當。
大學生將買樓當作人生頭號大事,中學生則以成績論輸贏。當其他個人建樹和理想全被否定,「夢想」兩個字實在太過沉重,難怪年輕人普遍感到絕望。現在恐怕只有小學生還願意發夢,有小朋友和我分享他的夢想是「發明火箭去火星」,亦有些是比較貼近現實的願望,例如「讓我婆婆開心點」,或「住在沒有霧霾的城市」。
沒有多少人將小朋友的夢想當真,但又有沒有想過,未來的現實正是來自今日的夢想?香港從一個小漁港發展成國際都會,當年的香港人肯定不會視「有樓揸手」為成功目標。幾十年過去,當舊有經濟優勢消失,科技進步帶來的新機遇出現,年輕人需要的不是炒股買樓,而是發揮自己創意思維趁勢而起,找回當年香港人不屈不撓的人生態度。
這種人生態度難以從課室、書本中培養出來,只是香港學生課業沉重,要他們發掘自己夢想並加以實踐實非易事。一群社會創新者便將此事視為自己的夢想,一同創立DreamStarter計劃,主要對象為小學生,在學校、教師及家長的支持下,改變現有課堂時間表,讓學生在老師的協助下實現夢想。
從決定目標、擬定計劃、搜尋資料、發現問題並加以解決,學生都要親力親為,藉此培養學生發揮創意、勇於嘗試及不怕失敗等重要人生態度。為確保學生不會閉門造車,DreamStarter亦設立了眾籌平台,讓社會大眾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除了資金捐助外,公眾亦可以「捐時間」來幫助學生,令同學親身體驗共享經濟的概念。
夢想是城市發展的原動力,讓下一代能夠看得更遠,才是社會長遠發展之道。
黃岳永 前上市公司行政總裁,辭職後創辦多間社會企業,有機上網創辦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