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最近推行美食車計劃,但六十萬元的投資門檻對一般市民而言,無疑是不切實際。我的同事最近在切爾諾貝爾三十周年前夕,花費約一萬元,改裝平民美食車為「能源自主美食車」(圖),向公眾免費派發以可再生能源製作的棉花糖,證明可再生能源大有所為,淘汰核電事在必行!
「能源自主美食車」在兩星期前於中環出動,深受老中青歡迎。美食車其實是一輛三輪車,頂蓋裝有太陽能發電板、單車後轆接駁動能發電機,供電予車身的儲電池,為棉花糖機提供電力。雖然當日大雨滂沱,但由於事先用太陽能為電池充電,大批途人踴躍踏單車發電,最後無懼風雨,製作了很多色彩繽紛的棉花糖。
在後福島年代,可再生能源成為取代危險、污染核電的出路。香港目前有百分之二十三電力來自大亞灣核電廠,距離我們只有五十公里,而一百三十公里外、仍在建設中的台山核電廠,則懷疑有安全隱患,可見我們仍面對核電的威脅。
大亞灣核電廠的供電合約在二零三四年完結,屆時電廠已運作超過四十年,理應退役,我們只要把握這機會,在未來二十年透過推動節能和發展可再生能源,就可停止輸入核電。
能源美食車雖然是可再生能源的小示範,但理工大學的研究估計,太陽能有潛力供應香港一成電力,「無核香港」絕非癡人說夢。作者為綠色和平項目經理(網址www.greenpeace.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