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令大家旅行計劃受阻,心裡都不停嘀咕著「哪一天我們會飛?」最近有航空公司瞄準港人「想飛」的心態,推出Flycation,花費數百元便可以「遊飛機河」。雖然只是登機在香港上空繞一轉,但不少港人也願意掏荷包過過癮,開賣不久旋即售罄。
「遊飛機河」始終跟外地旅遊不能同日而語。不同國度的異國情懷,沿路風光旖旎,還得靠親身踏足方能切實體會和感受。既然被迫「裹足不前」,不少旅遊達人索性趁這段「旅遊空窗期」將昔日的旅遊照片放上社交平台公諸同好,讓大家望梅止渴,回味旅遊的快樂時光。舊照片不但能勾起美好回憶,有時還能讓人細味箇中變遷。一些古舊的歷史建築,遇上地區重建需遷拆,或遭逢火災、地震等而損毀得面目全非,我們只能從照片中拾回舊日的足跡。
舊照片呈現的不光是舊事舊物,還反照出時代的更替和蛻變的自我。當出國旅遊已變成家常便飯時,還記得人生第一次乘飛機的興奮心情嗎?年輕時攀山涉水遊歷的國度,現在還有勇氣和體力去征服嗎?當年旅行時以菲林相機、數碼相機拍的照片,至今還會翻出來看嗎?照片中的旅伴,如今還有聯繫嗎?他們還安好嗎?如今出遊時,身旁又會是誰?
有些人不習慣拍照,認為真正重要的東西,早已烙印於腦海中。著名作家及評論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於其著作《論攝影》(On Photography)說:「拍照是凝固現實的一種方式。你不能擁有現實,但你可以擁有影像──就像你不能擁有現在,但可以擁有過去。」人生匆匆,總有些珍貴片段會被營營役役的生活掩藏在心底。舊照片就是一個回憶的百寶箱,把美好的瞬間紀錄、凝結起來,閒時翻出來看,既重拾昔日情懷,也可回顧自己的成長軌跡,甚至啟發對自身、對社會、對世界的思考。
香港恒生大學協理副校長及傳播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