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對於很多人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我們都會經驗過憤怒、傷心、害怕、喜悅、驚訝或羞愧等情緒,大部分人都會比較喜歡看見正面的情緒。而對於負面的情緒,如憤怒或羞愧等,很多人都會有一種厭惡或害怕的感覺。
情緒沒有好壞對錯之分。每一種情緒都有其功能和意義。舉例而言,假如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其他同學欺凌,做父母的都不會希望他們沒有感覺和反應。父母 也會期望孩子能感覺到生氣,並堅定自信地以適當的方式,阻止別人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所以,憤怒本身具有自我保護的功能,用來提示我們安全受到威脅,並引發 本能的防衛反應。
因為憤怒是眾多情緒之中,具有最強的行動力。在很多人的經驗中,當人處於憤怒的狀態下,很容易產生暴力的行為,因此大部分人都會對憤怒的情緒感到害 怕,甚至認為憤怒是不好的,是需要被禁止的,因而會盡力避免或壓抑自己或別人的怒氣。然而,生氣並不等於暴力,我們都有權生氣,但不代表我們可以因著憤怒 而傷害別人。因此,情緒本身不是問題,只有表達情緒的方法才有好壞之別。
其實,負面情緒的出現,反映個人內在的一些未被滿足的需要,例如:我們感到生氣,不只是因為我們受到別人的傷害,而是我們得不到所需的尊重和接納。 假如我們能了解到負面情緒背後所隱含的意義,積極地行動,改變可改變的環境,及接受不能改變的現實。這樣,我們便學會更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並為自己的 人生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