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4-02-20 06:00:00

通勝

分享:
(互聯網)

(互聯網)

古時通勝對農業社會甚有價值,不過就算不耕作的都市人,臘鼓頻催,總會買本通勝鎮宅,但如何讀懂通勝,今天是一種學問。坊間通勝原稱《通書》,古稱「曆書」、「黃曆」,大概因為廣東人對意頭的崇拜,粵音「書」與「輸」同音,所以廣東人把「書」改為「勝」,通通勝利,取其好意頭。通書是由欽天監即皇家天文臺長編訂,主要是根據欽天監觀察天像資料所得,把未來一年的節氣、日蝕、月蝕、星宿交會、雨水多少以及年、月、日的天干地支,再根據既定曆法來編製,其實「黃曆」是天文學的應用工具書籍。

adblk5

中國自古以來,天文知識屬帝王之學,故此,各朝代均有觀測天象之大臣,編好這本曆書後,便會用木刻印刷,分發全國各地,方便臣民傳閱。由於曆法更有帝皇權力的象徵,一旦曆法產生混亂,將會嚴重打擊王朝威信,所以民間不可造曆。而中國以農立國,農民依靠曆法耕種,故稱之「農曆」。

通勝內容包羅萬有,記載了不少中國人傳統的智慧,但通勝卻非鐵板一塊,隨時代有所增減。民間有俚語一本通書讀到老,每六十年為一甲子,拿回六十年前的通勝一樣可以使用。雖天干地支相同,但事實是每年二十四節氣都不一樣,故此六十年前的通勝,今年沒可能拿來循環再用,但這謬誤已存在數百年。

一如國語運動,政治決定是文化能否承傳的最大阻力。中華民國政府在公元1912年1月1日,宣布實施「陽曆」為官方使用日期,黃帝造曆「陰曆」因此而廢除。後來的商人為了吸引人們購買這一本只有節氣、日蝕、月蝕、星宿交會、雨水多少的單調乏味農民曆,便把選擇吉日、良辰這一部分再加上去,繼而再豐富其內容無所不談,便加入醫卜星相如金錢卦、算命不求人、周公解夢、相法摘要、流年運程、董公擇日等,其後再加入三字經、治家格言、民間驗方、應用柬貼,請柬稱呼,華英語通等,應有盡有,多采多姿,集百科全書於一身,甚至有出版商把張天師所畫的靈符敕加入通勝內,以提升通識的「價值」與「效能」,就一本曆法書籍增值成驅邪趕鬼的一本鎮宅之寶。

adblk6

自清代起廣東與外國人的接觸甚多,通勝亦有所增補,而最精彩的莫過於通勝學英文。華商與「紅毛鬼」的通商,時人苦無學習英語的途徑,只靠口耳相傳簡單單字,用粵語音拼來模仿簡單的外語字句,不求文法、只求意會。這種粵式英語,稱之為「白鴿英語」(Pigeon English),古怪名字的來由,據說是因為操這種方言的中國人嘗試說出「Business」一字的時候,英國人聽起來,反而有點像「pigeon」。

例如通勝「英語」裡的一至十順序是:「溫」(one),「拖」(two),「夫里」(three),「科」(four),「快夫」(five),「昔士」 (six),「舍焚」(seven),「噎」(eight),「乃吾」(nine),「吞」(ten)。話說回來,正確一點,通勝非但是選擇良辰吉日的工具,添加部分更是一本哲學叢書,百看不厭。由於通勝極難通達,欠缺文化識見的,才會視之為危言聳聽的害人之物,禁之而後快。好在,仲有香港這塊傳統文化的避難所,通勝才不至消失。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