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6-04-07 06:00:00

食盡天下魚

分享:

最近樓價和零售「受挫」,令人擔心經濟蕭條,不過,海魚的批發價仍連年急升,香港人熱愛的紅衫魚,售價比去年同期上升15%。香港人想食海魚,似乎就得「捱貴魚」。本地魚愈賣愈貴,全因過往捕魚方法嚴重破壞海洋生態,以往出沒於長洲水域的紅衫魚近乎絕跡,香港漁民被迫到遠洋或南中國海捕魚。不過,中國式需求同樣令南中國海的紅衫魚魚量大減,現時香港街市愈來愈少售賣海魚,改為發售其他養殖及淡水魚。

海魚價格不斷攀升,可謂「人類惹的禍」,海洋資源有限,各國卻使用各種破壞性極強的捕魚方法,將魚類不理品種大小,一網打盡,結果魚類無法繁殖後代,數量一直下跌,海魚近年價格逐漸上升,非因「土地供應」問題,實因我們「食到盡」的消費文化。除了普通海魚,港人喜愛的海味如魚翅、花膠和乾海馬等,近年亦因為過度消費引發過度捕魚,令種種珍貴的海洋生物瀕臨滅絕。

上年「綠色和平」調查了多間海味店,發現無良商人為了滿足需求,竟不惜在墨西哥捕捉瀕危滅絕的石首魚,導致生活於同一海域的加灣鼠海豚瀕臨滅絕,近日有團體更發現了大量被割去魚肚的石首魚屍體及3條加灣鼠海豚屍,科學家更稱,加灣鼠海豚很有可能於今年絕種。

香港社會鼓勵消費,每當零售市道唱淡,大家便認為經濟陷入危機。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難道不是我們這種滅絕環境和生態的消費嗎?當我們炒到盡頭、買到盡頭,犧牲的正是我們下一代的珍貴資源,以及無數生物的生命。作者為綠色和平項目經理(網址www.greenpeace.org.hk)

adblk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