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粵港澳大灣區邁向深度融合,關乎長者福祉與產業發展的關鍵標準——《適老易食食品(適老照護食)通用要求》剛於九月正式納入「灣區標準」清單。這不僅是首個由香港業界主導制定的銀髮經濟領域大灣區標準,更為三地照護食產業的標準化與協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石。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與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於去年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深圳市分析測試協會及粵港澳四十多個社福、商界與學術機構,共同推動《照護食灣區標準》的制定。這項合作充分體現了跨界別協作的力量,旨在透過標準一體化,促進區域養老產業的創新與整合。
這份《通用要求》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基礎,融入了粵港澳地區的飲食文化與產業條件,為食品生產、政府監管及機構採購提供了明確的技術依據。標準將適老易食食品細分為九個等級,從稀薄如水的0級到維持食物原狀的7級,並同時規範了從簡易餐具到科學儀器的多種檢驗方法,使生產者能精準掌握食品質地,確保產品安全與品質。
對長者與照顧者而言,統一的照護食標準意味著更可靠的生活品質保障。它能有效滿足吞嚥困難者的營養需求,減輕照顧負擔,並在跨境養老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實現照護服務的無縫銜接。從產業角度來看,標準化有助於統一檢測程序、推動技術創新,並刺激市場多樣化發展,為企業創造新的增長點。
此外,這項標準的推出也與國家的健康老齡化政策相呼應,透過強化養老產業的協作基礎,助力實現「老有所養」與「產業創新」的雙重目標。
今年十一月舉行的「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2025」將進一步聚焦照護食與銀髮經濟的發展,透過展館展示與專業討論,推動更多持份者參與建設完善的照護食生態圈。

「照護食」灣區標準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