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掌門人雷軍宣布涉足芯片業務,演講時卻因表達方式挨批,股價隨之滑落。有些人憂慮龐大資金注入會削弱股東利益,不過別匆忙看衰,這位雷總其實精通商業之道。目前芯片領域今非昔比,專注設計的企業個個心生警惕,AI猶如利器降臨,能根據功率等參數自行打造專門芯片。以往得集結大批高學歷人才門檻,現在可能只需幾人足矣,成本大大縮減。雷軍此舉,正逢其時,捕捉到AI降低門檻的絕佳時機。
不止芯片,眾多行業都遭遇AI顛覆浪潮。更準確講,人類社會結構正經歴重組。工業時期塑造出專門零件,機構層級分明,仰賴中介者切割職位。但AI時代,好比3D打印般整體塑造,不用那麼多零件。美國近期研究指出,2023年後高層領導需求依舊強勁,但底層工作與其分道揚鑣,正逢生成式AI湧現之時。英偉達CEO黃仁勳親自統領逾50人,從前難以設想,這種扁平模式加快訊息傳遞,降低內部損耗。
其實,AI不只取代理工類的專長任務,還清除文史類的表面勞動。從企業角度,中小型公司生存範圍遭擠壓,許多原本靠大廠維生,如今大廠能以低成本內部消化,令中小企難有轉機。巨型企業像現代稅收承包者,獨佔資源。小米真實意義不在技術創新不足,而在宣傳與成本優化中獲利,牢牢握住入場券,只要規避重大失誤,發展潛力充沛。
眼下,國產替代與科技新領域齊頭並進,大型體系快速膨脹,收益還未趨穩。這提供一般民眾介入機會:無法對抗就融入,往後十年,調整觀念,與AI攜手,投注優良公司,融入巨木一環。時局已轉,誰早領悟,誰早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