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這位由香港藝術家龍家昇設計的「醜萌」角色,借助泡泡瑪特的盲盒模式風靡全球,不僅點燃了盲盒經濟的熱潮,也為香港文創產業發展帶來了全新啟示。
Labubu的成功,盲盒模式功不可沒。購買時的未知感,加上低至1/72概率的隱藏款「本我」,讓消費者陷入「賭徒式」期待,刺激重複購買。稀缺性行銷策略催生出火熱的二手市場,原價599元的Vans聯名款被炒至11,999元,部分稀有款甚至拍出108萬元天價,被戲稱為「塑膠茅台」。此外,Labubu以北歐神話為背景,搭配療愈系形象,精準擊中Z世代追求個性與情感逃避的心理,配合名人效應與品牌跨界合作,讓Labubu成為全球矚目的原創IP。
Labubu的成功為香港文創產業發展提供啟示,香港可以借鑑其模式,支援本地藝術家挖掘港式文化元素,打造以茶餐廳、叮叮車等為主題的潮玩;企業可參考泡泡瑪特的全球化策略,通過品牌聯名和當地語系化設計拓展市場;同時善用社交媒體,聯合KOL和使用者共創內容,擴大品牌影響力。此外,「盲盒 +」模式值得探索,將盲盒與旅遊、文化體驗結合,推動文創與旅遊業深度融合。
當然,黃牛炒作、假貨氾濫、價格崩盤等問題,凸顯市場監管的重要性。香港需完善相關法規,明確抽獎概率披露機制,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泡泡瑪特高端商場開店、打造沉浸式體驗店的策略,也值得香港企業借鑑。
Labubu的盲盒經濟學現象,為香港文創產業帶來了寶貴機遇。香港若能發揮國際化優勢,扶持本土IP,創新行銷模式,完善市場監管,有望打造更多全球化文創品牌,實現文化與經濟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