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香港回歸25周年視察時發表重要講話,提到希望香港新一屆特區政府切實排解民生憂慮,並指望市民對住屋空間的期望,是香港最大的民心之一。由行政長官李家超領導的新一屆特區政府不負期望,多策並舉,過去數年香港的土地和房屋供應明顯改善。在新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房屋政策方面提出多項新措施,豐富了市民的置業階梯,促進社會向上流動,展現了特區政府解決房屋問題的決心。
今年施政報告在推動房屋階梯流動方面內容全面,脈絡清晰。報告明確提出,未來五年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總數預計達到18.9萬個單位,並縮短輪候時間至約4.5年。結合過渡性房屋及簡約房屋等政策,有助基層市民盡快告別劏房等不適宜居所,改善居住環境。在置業階梯方面,施政力度明顯加大。除了將綠表與白表配額比例從40:60調整至50:50,增加公屋住戶申請居屋機會,鼓勵他們成為業主外,還將「白居二」的名額增加至7,000個,其中一半撥予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單身申請者,措施均助年輕家庭擁有自置安樂窩。
報告中還提及「長者業主樓換樓計劃」,允許年滿60歲且擁有單位10年或以上的業主,毋須補地價便可出售單位,購買更小或偏遠的單位。此舉能騰出市區或較大單位予有需要家庭,還能協助獨居老人或雙老家庭獲得更多資金以應付生活所需。何永賢局長在房屋方面非常「在行」,就如「何」解決房屋問題「永」不「言」敗!這位賢才領導房屋局,近年積極檢視和完善政策,今年施政報告推出的措施,為不同階層市民提供一條既豐富又清晰的置業路徑,值得充分肯定。筆者期待特區政府一步一步落實相關政策,為市民創造更理想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