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21-04-14 04:30:00
日報

「過分美麗」的季節性調整

分享:
香港統計處似乎不會因應疫情對數據作特別處理。       (資料圖片)

香港統計處似乎不會因應疫情對數據作特別處理。 (資料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襲地球超過一年,世界因此不一樣。

生活上的改變講得太多,無謂重複了,今日想講的是一個較冷門的變化。

去年今日,經濟受到巨大破壞,失業率攀升,生產萎縮,消費投資下降,總之就是風聲鶴唳,亂作一片。經濟低谷,大概是去年4、5月左右。各地經濟,其後就個別發展,例如美國是維持復甦,經濟活動現已大致回復正常,而香港就兜兜轉轉經歷了好幾個周期,某些行業大受打擊,至今仍面對大量措施限制。

最慘烈的時刻,不只成為歷史,還會影響將來。

話說經濟數據有其季節性,例如某些時候就業市場較興旺,某些時候消費購物較踴躍。這些升升跌跌,有一定秩序和節奏,每年都在差不多時候出現。為了讓經濟數據更能反映現況,統計部門就要從數據中剔除這些恆常出現的升跌,亦即作出季節性調整。

舉個例吧,每到聖誕假期消費都會上升,我們要判斷某年聖誕市道是好是壞,就不能單看消費有沒有上升,而要跟以往同期上升比較,看看是否升得特別多或特別少。也就是說,季節性調整要根據歷史經驗,從聖誕消費數據中扣除一小部分。

簡言之:一向較差的季節,調整後數據就會好看一點,而向較好的季節,調整後數據就會難看一點。

投資者密切留意的失業率、國民生產、消費指數,官方公布和傳媒報道都是以季節性調整後的數字為主,未經處理的數字只是配角。

季節性調整靠的是歷史經驗,只是去年疫情的經驗實在太過極端,極端到會扭曲今年公布的經濟數據。例如去年4月數據極差,其季節性調整會因而非常突出,意即4月成了一個特別淒慘的月份。今年公布4月的數據,經此季節性調整後,將會漂亮得多,例如失業率較低或消費較高。

一時經濟暴跌,導致後來的數據有所偏差,有經濟學者稱之為「季節性迴響」(seasonal echoes)。

美國統計部門的應對方法,是對去年數據隻眼開隻眼閉,加權較低,待一切回復正常後才更新調整幅度。

至於香港統計處,似乎不會因應疫情對數據作特別處理。若然如此,我們就要留意去年經濟特別差的時刻,今年同期季節性調整後的數據將會「過分美麗」。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